📚職涯議題,我該離開俱樂部/工作室嗎 ?
🚩職涯瓶頸🔐
這陣子,有幾個朋友找我聊天。
他們對於現在的生活不是很滿意,
理由是 : 跟公司的理念越來越不合,以及近期為了營運生存問題,公司持續推出破盤價,前後不一的銷售行為,讓消費者感到被欺騙的感覺,而員工自己也覺得很受傷。😥
必須說,這幾年疫情攪局,許多人的生技都受到了影響,而乘載著更多人生活開支的公司行號,更是「壓力山大」。
許多老闆被這突如其來的風暴,好幾年的積攥,瞬間歸零,而面對這樣的生存壓力,老闆們也是為了能讓公司生存下去而操碎了心。
「狗急都會跳牆」,況且是人呢?
所以公司的經營方針與理念自然與「太平時期」不同,甚至大相逕庭,原本標榜以人為本,以客戶為忠的老闆/主管,最近口裡說的,不再是客戶服務之道,而是如何賣課、增加業績,以及客戶什麼時候來付錢這類的議題。💵💵
🚩給解決方案
在我們抨擊老闆怎麼變調的時候,也許需要有更多的同理心,去理解在老闆鐵血的要求我們做業績的時候,無非是想下個月還能準時的發出你的薪水,讓你有個遮風避雨的港灣,我們可以有意見,有議論,但是批評總是要有「指教」。
在抨擊有些做法不行的同時,是否能為你的老闆/上司,想一個可行,並且兩全其美的辦法,更加尤為重要。
我們不可能在什麼都不失去的情況下,逆轉危機,每一個人都得在特別時期做出讓步與改變,才有可能度過危機。當然,這議題的發生,在不同團隊,是不同的情況起因。
有些團隊發生在管理層問題比較大,有些則是問題在於基層員工的心態不佳,在此,我們均無法一概而論。
🚩職場的正確心態
那做為職場一份子的我們,我們怎麼判斷自身的情況,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如上面所述,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的發生,首先應該要檢討的不該是別人,而是自身。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怪罪環境、他人,那麼不論我們去到哪裡,都是無法成功的。
**成功者,有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承擔。
☝🏻我們須分析自己現有的處境,就是有無自身可以改變與努力的地方?
☝🏻現在的問題,是出在老闆/主管身上,還是大環境使然,是我們這個館、店鋪有問題,還是大家(同業)都產生了相同現象?
☝🏻而我不認同老闆/公司的做法時,是否能提出一個更佳與完善的措施給予公司參考?
這些,都是一個成熟的工作者所應具備的思維。🧑🏻💻
🚩離職的時間點
所以,回到原有議題:我們是否該離開俱樂部/工作室?
這邊,建議你思考以下3點 :
🔸1.起因:
☝🏻你可以想想這個念頭的產生,是因為某一個事件,還是長久下來的累積?
☝🏻如果是某一事件的發生,那麼如果這件事情不存在,你是否還是會有離去的念頭?
☝🏻而如果是長久以來的問題,你是否嘗試過解決?嘗試過幾次?嘗試的方向是否有不斷改變,旁敲側擊、步步深入?
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如果是短期的事情與矛盾,那麼我會建議你留下。因為事情是會過去的,人想法也是會改變的,你不需要為了一時的氣憤而放棄你原本熱愛的工作崗位與公司品牌。
🚩職場上須想清楚的問題
🔸2.釐清情況:
如同上面所述,我們都須嘗試去釐清我們念頭的起因,進而去判斷自身的離職動機是否是一時衝動?
馬雲說:「員工的離去,不是錢給少了,就是心裡委屈了」。
這句話確實說的精妙,也符合多數人離職的狀況,不管是來自內部的矛盾產生「推力」,又或是出現了外部挖角,而產生了「拉力」,求職者本身都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水準(薪水帶來物質生活),以及追求更大的舞台(舞台意味著快樂)。🧲
但是不論多好的工作環境,終究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再好的公司行號,都會有離職的一天。我們總是得想清楚在什麼情況出現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離開既有的崗位。
人生總是充滿了機會成本,每一個機會,背後都有成本,我們選擇了A,在同一個時間點上,我們是無法參與B的。
🚩入職就該想好你的出場時間點(離職)
所以…姑且不論你為何出現離職的念頭,我確實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想清楚自己的「出場點」,而不是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
即使你的公司是你心目中完美的公司,你仍然需要去設想你的人生是否還有其他種可能,不要把「忠誠」,濫用在你只是「思想上的懶」上。🧸
🔸3.優劣勢分析
那既然「離開」是早晚會遇到的議題,那麼你就應該趁早準備,在離開前,你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思想、資源上的準備,才能在時間點出現時,而能有所選擇。
優秀的人才,與不優秀的人,最大的差異點在於 : 「選擇權」的多寡。
有些人,很幸運,一次就能找到自己一生最愛的工作與公司,但多數人,是無法的。因此努力充實自我,使自己能具備更好的履歷與技能樹,才能確保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
當機會來臨時,就勇敢地跨出這一步。👣
🚩對自己做出靈魂拷問
所以,你該「離開」嗎?
是,你該離開,但是「為什麼想離開 」很重要 !!
還有,你想離開的理由是你設定的時間點到了嗎 ?
如果到了,那麼你已經具備了到下一個跳板的能力與條件了嗎?
如果以上,你都想清楚了,那麼,我就會認為,你可以勇敢地做出下一步的決定了。
在職場上,不要輕易離開,但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
「離開」是一種主動思維,而不是被動的。
#職涯規劃
#私教講堂
📖你私教路上的好夥伴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延伸閱讀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