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開健身房準備多少錢才是對的 ?

開健身房準備多少錢才是對的 ? 曾經有人問我 : 「 Eric ,你什麼時候開健身房 ? 」 我回 : 「我沒有要開健身房阿 ~ 」 對方繼續說 : 「蛤 ~~ 為什麼 ?! 你為什麼不開健身房 ?! 」 心裡 OS : 「是怎樣 ?! 又要逼我講『刷牙太用力』的事了嗎 ?! 」 ( 不知道這個梗的朋友,請看其他篇 >< "  ) 當然...我沒這麼說 ,只淡淡地回  : 「我沒錢  ~ 」草草結束這話題。 - - - - - - - - - - - - -  其實,是因為我明白,健身房獲利的艱難之處,以及自己想通往的未來,並不是綁在一間店上。   但如果要我要籌備,我會這樣做 … 我會精算我的可能獲利,才會決定我要拿出多少錢  ? #你我身邊的故事 不過 ... 許多人,開店的方式是這樣的 : 我工作了 10 年,積攢下了 300 萬, 外加我老婆那邊的 150 萬 ( 還有 150 萬是安家費不能動 ) , 以及我爸媽願意投資我的 200 萬,還有青年貸款 100 萬 ,我總共有 750 萬。   那為了安全起見,我先丟 400 萬,剩下當準備金,總算安全了吧 ? #錯誤邏輯 很抱歉,一旦你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你很難賺到錢 ~~  因為是 先算自己有多少錢 ,然後 決定花多少錢 ,所以最後往往都是會超支的。 這是 「消費思維」 。 你不是看這個據點,或是這個商業模式到底能為你帶來多少利益而進行考量的。 而是看自己兜裡有多少銀兩,而決定「買」多少東西回家讓自己快樂。   這,並不是創業。 #可怕的消費思維 這是扮家家酒,是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給了 10 塊後,到雜貨店決定買多少糖果的概念。   你如果有了 400 萬的預算,你有可能只花 300 萬嗎 ? 有多少人買房子、買車子是買在預算內的 ? 多數都沒有。 因為每一個人在提出預算的時候,就沒打算遵守它。 「追加」的想法,早就有了。 重點是 … 買車子、買房子, 買得再危險,依舊是一個保值的物件,或是起碼不用再持續丟錢下去的。 但 創業開店不是,你要持續投入的時間與金錢,遠遠比你想得巨大。 它不是買斷就好,它會像一個黑洞,持續將你身邊所有的東西吸進去,直到能量消失。  #開店原則 所以,開店的第一步 , 就是評估

「個人工作室」也能有春天 ?

「這個月做完,下個月我們就解散了,我會把剩下沒有上完課程的費用退給會員 」 店長阿德對著跟著他 2 年的教練們說。   「真的不再撐一下嗎 ? 」 2 名教練加 1 名行政櫃台異口同聲地說   「我已經撐到彈盡糧絕了,教練課的退款是我自己代步的那台車,外加解掉我原打算退休才用的儲蓄險才湊到的。」   三名員工,不知道其實他的老闆,撐的不只這一下。   # 你我的哀歌   這兩年疫情不停擾局,使得原本就不好經營的個人工作室,更加雪上加霜。雖然大型健身房也不好受,但是終究是大財團、大企業,銀行貸款接受度高,應對現金流周轉的能力還是強大的。   而對中小企業來說,他能周轉的可能就是身邊的親朋好友的血汗錢。 而且,個人工作室沒有所謂的「會籍」穩定現金流,面對疫情,只有單一化的教學收入,一旦斷炊或減流,除了喝西北風,還是只能喝西北風。   # 幾家歡樂幾家愁   因此,這兩年飲恨敗北的同業們有許多,當然,逆勢進場的朋友,也在所不少。畢竟可以逢低承接,減少建置成本,未來回本的速度就會更快的。   有進有出,我認為也是一種健康的循環。 畢竟,減少迷失與無家可歸的會員,對產業來說,還是相對較好的。 雖然,不樂見每一個人賠本出場,但是能被逢低承接買走自己苦心經營後的工作室,不至於血本無歸,仍然是較歡樂的結局。   那麼有意願經營個人工作室的各位準老闆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 才能減少失敗的機會呢 ?   # 減少敗北的機率 事實上,投資一家店鋪,跟購買一張股票的道理是一樣的。   你能不能真得從中賺到錢,並不是在於你的苦心經營多年後的結果決定的。 而是 你進場的時候,就決定了你的「結局」 。   我看過太多滿腔熱血的老闆,他們「學而優則仕」,因為在教練工作本行非常出眾,有豐富的管理經歷,因此出來開創屬於自己的品牌,想開一家自己夢想的健身房。在選址、器材選配、人才培育上真的是用心良苦。   工作室的一磚一瓦,毫不誇張地說,都是他與合夥人的心血結晶。 他們捨不得在任何一個細節上退讓,不願讓自己的品牌有任何一點將就,所以他們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就為了讓一個品牌有一個完美的開始 !   # 求好心切的開始 但也因為這樣, 器

下一波的健身房開店浪潮會在哪 ?

下一波的健身房開店浪潮會在哪 ?   根據國外的健身產業滲透率, 美國 20% 、歐洲 10% 、南韓 7% 、新加坡、香港 6% ,中國 5% 相比,台灣目前的 3% 比例,顯示推敲市場都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 驚人的產業報告 而根據體育署的統計分析,全台健身房人口約 75 萬人,若以 5% 滲透率為目標,目前仍有 45 萬的成長空間,換算健身房大坪數 ( 千坪 ) 的比例,約莫 全台可擁有 #300 間大型會所 的市場潛力 。   那目前世界健身、健身工廠、成吉思汗、全真等多家業者加起來的總合約是近 200 間,也就是說 「 # 台灣未來 5 年內, # 還有機會增加 100 間的大型俱樂部 」 。   #那你問我,會開在哪 ? 依照目前的全台的密度與健身房屬於都會區產物的角度來看,仍然是人口稠密區才撐得起這種千坪以上的會所,所以 人口只要達市、區、鎮的地區 (10 萬以上 ) ,就有機會擁有 1~2 間的大型健身房進駐 。   而以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地區目前都已經開到盆滿缽滿的情況下,未來往二、三級城市走,是勢必的趨勢。   # 下一波紅海市場 因此,未來 5 年的大型健身房的選址地點,就會圍繞在 「 蛋白區 」 、 「衛星城市」 、 「中南部都會區」 為主。   但談到這,也許大家都會問 : 但產業又不是只有大型俱樂部,還有中小型健身房、國民運動中心、個人工作室阿 !!   「沒錯 ~ 」   但為什麼我們要先探討大型俱樂部呢 ?   # 探索大會所的理由 : 順藤摸瓜 原因理由在於大型俱樂部所占有的健身房人數是最多的, 根據體育署統計的資料顯示光 World Gym 、健身工廠兩家的會員數市佔率, 佔全台健身房人口比重高達 75% 。   即使這裡面有灌水與幽靈人口, 還有其他國民運動中心、中小型會員人數資料不易取得,導致比例偏低的因素外, 我們仍不得承認,大型俱樂部還是有左右全台健身產業發展的能力,達到 「喊水會結凍」 的主導地位。   # 借力使力的太極力量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大型俱樂部的選址方向,大約窺探未來中小型健身房、個人工作室藍海市場的可能位置,進而達到優先卡位與布局的戰略目標。   畢竟如果可以透過大型俱樂部的力量,有效開拓一個地方的消費市場,那無疑是為你省下巨額的行銷費用與資源的。  

你一生的成就,來自於你生命中最重要的10個人!

  你一生的成就,來自於你生命中最重要的10個人! 「好 ~~~ 我們目前完成了 102% 業績,待會再入 4 張 2 萬塊的單,幫大家跳趴,就可以結束了,待會我們到星聚點唱歌,先到的人先拿包廂喔 ~~ 」   「耶 ~~~ 」大夥開心的尖叫著,在位置上鼓譟。 經理在台上宣布當月的業績完成了。 照慣例,我們會到 KTV 狂歡唱歌,以歡慶又過了一個月,也犒賞大家一個月來的辛勞。   我緩緩拿下我外套上的名牌,上面寫著 : 「周末經理 Eric 」。 放在桌上,默默地在心裡說 : 「從今天起,不是了」   離開世界的第一年,我到處探索這個「世界 (World Gym) 」以外的「世界」,因為從我退伍,入社會開始,「世界 (World Gym) 」確實就是我的「世界」,我每天固定從敦化南路與基隆路口騎自行車,一路騎到忠孝東路四段右轉,進到公司。每天都是高強度的工作、上課 12~14 個鐘頭。   換到新據點 ( 板橋雙十店 ) 後的狀況,也沒改變太多,唯一的差別是,我不再上早課。工作時間下滑到 12 個鐘頭內。   因此,當不在被綁在一個地點工作時,我開始了「旅遊」模式。   一周我會有幾天,在台北板橋、公館、北車,以及桃園等地來回, 因為我報名了補習班的英語課程、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的教練訓練班; 到桃園幫一家運動醫學診所做體適能內訓,也要固定回板橋雙十店上課 ( 兼職教練 ) 、還有內訓。   閒暇之餘,還幫一、兩個協會做文書處理,協助處理營運規劃與 PPT 製作。   為了讓自己的專業更上一層樓,那一年我也上了 10 門課 (10 場研習 ) 。   不上班的日子,我似乎沒有過得比較清閒。 但我很享受這樣的多采多姿。   後來輾轉到新竹工作,我移動的距離更大了,開始了高鐵通勤人生,將高鐵當成捷運在搭,一周會搭乘 8~10 次的高鐵。   這幾年,我到過不同團體內部講課、協助內訓,還有走動了不同協會、組織辦理的活動,認識了許多朋友,他們很多是健身房老闆、乳清廠商、健康餐盒業者、自媒體工作者、自由教練、器材廠商、網商、講師、健身房教練。   在他們身上,我聽到與學習到許多體適能行業內的資訊與竅門,那是與專業素養以及學理知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