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客戶想砍價,代表 ?
🚩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時刻
帶完體驗課的時候,教練最討厭的事,
也許莫過於...對方開始殺價,
這個動作往往會讓人感覺不悅,因為感覺有點不尊重專業。
老實說,我也是不喜歡別人殺價的。
因為我的制價,是有原則的設定,並不是銷售手法 :「開高走低」。
不過,我當下是不會惱怒的。而是會「曉以大義、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迫之以威、嚇之以害…」⋯⋯⋯
(好了,🖐🏻矯情了,太長了,不是寫古文🙄…)
回到主題,
那我們怎麼看待消費者想砍價的心理呢 ?
🚩客戶想講價的理由:有興趣☝🏻
首先,第一,他是對「課程有興趣」的。
沒有想買的人,是不會出價的。你會想擁有這個東西,你才會希望用較低的成本代價,去獲得它。
所以客戶在講價的時候,意味著是種「肯定」。
「嫌貨」心態的背後,是「對方想買」的策略。「嫌貨,才是買貨人」,不考慮的人,壓跟不會多停留一秒,直接扭頭就走。
🚩客戶想講價的理由:有疑慮☝🏻
第二,他是對「價位有疑慮」:
他沒有否定你的專業,只是價格的基準,超出他原本預期。
他原本可能設定設定價位是在跟某一對一課程差不多,但聽到正確價格時,一時愣住了,他需要一點時間,讓自己調適。
但只要是「物超所值」,他是可以考慮購買的。
🚩客戶想講價的理由:信任感不足☝🏻
第三,他是對「信任感不足」 :
因為台灣特有的消費文化,多數商家或服務,都有講價的習慣,所以如果他不出價,可能會被以原價銷售,甚至有些行業、公司,一直以來的形象就是不透明的售價,他擔心買貴,所以還是會用多方試探的方式去了解你的真實底線。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也是有的。
🚩消除這些疑慮的辦法
針對第一點,你需要找到好的「舉例」。
什麼意思呢 ?
就是將他對於這件事情的價值性提高,以及用其他「等價商品」替換掉。
譬如,我在前面的談話中,我知道他有每年做健康檢查的習慣,我就會把上教練課這件事,放在他做健康檢查後的「解決方案」,畢竟知道身體有哪些狀況後,下一步就是解決「紅字」的問題,不然檢查的意義何在?
🚩跨越消費障礙:價值替換法
又譬如我知道對方有每年出國的習慣,我會把上一期(12堂)教練課程的費用,比喻為單趟飛機票的費用,
跟他說他一年可以花3~4萬在出國的機票錢上,而換算時間,在飛機上的時間也才8~15小時而已,但不能花2~3萬在自己的身體上,好好訓練2~3個月 ?
透過這樣的方式,原本2~3萬元的課程,瞬間變成「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也有助於對方解除心理的疑慮與障礙,能了解這件事(上課)的價值所在了。
🚩處理價格疑慮的辦法
第二點:「價位有疑慮」:
是對於價格的瞬間衝突讓他無法接受,
所以我們必須理解我們所販售的服務,並非一般的一對一課程,是比市面上的一對一課程(學英文、鋼琴、高爾夫)還高價收費基礎的,
所以在交談的時候,要不經意地提到課程的大致收費,
但因為還沒要他花錢購買,所以這時候提這件事,並不會給客戶帶來任何心理壓力,但是卻可以讓他在接下來的過程裡,「慢慢適應」,並接受這區間價格帶。
🚩面對「信任感不足」是「品牌危機」
第三點,「信任感不足」:
這部分,必須說,這就得從個人/公司品牌經營的角度去看了。
你需要很注意 :「定價 & 促銷」之間的尺度拿捏,從個人/公司的市場印象去了解消費心理學的問題,
當你的訂價被鎖定在一定的品牌印象時,適時的促銷,是可以提高「銷售額」與「擴大市佔率」的。
而你之所以可以有效提高銷量,一個很基本的邏輯在於 : 你前面很盡心盡力的經營你的市場價值,所以大家知道你的收費基礎,一旦你開始促銷時,大家會以撿便宜的心態去大量購入。
🚩天天破盤價的後果
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平常每一天、每一刻的時候,那就是一場災難。價格不明的問題,會反噬到你的銷售成績上。大家會因為這件事,感到擔憂,自己會不會變成冤大頭 ?
所以,應把持的「定價」基礎,還是很重要的。
只在需要的時刻,進行促銷。
像是特殊節日,或是因為「消費者」做了某件事(打卡評論、雙人團報),才給他這樣的折扣,不是白白授予的,這樣才不會過度傷及品牌信任感。
所以盡量讓消費者對你的個人、公司品牌只有前面兩項疑慮而已,
如果到了第三點(信任感)疑慮時,老實說…就是你「價格戰」玩過火了,引火上身了。
慎重 ~ 慎重 ~
🚩結論
因此當客戶想講價,請從3點來檢視:
1. 正面看待,客戶是有興趣的。
2. 正面看待,客戶是在自我評估自身條件(經濟、時間、需求性等)
3. 反向思考,自我檢討是否形象與品牌印象不佳?
#完美成交
#整人專家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延伸閱讀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