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商戰 : 員工不要用超過2年》

《經營管理者須知: 員工不要用超過2年》


🚩諮詢者的評價

在我協助過的健身房與團隊裡,大家都會給我一個回饋就是 : 「你的想法很特別 ! 」☝🏻😌

而在「特別的」評語裡,有一個最多人納悶的建議,就是我老是跟他們說 : 「員工不要用超過兩年」😏

「團隊不是越穩定越好嗎 ? 怎麼老是叫我們把員工趕走 ? 」許多朋友聽後很不解地提出疑問。
其實,「員工不要用超過兩年」這句話,背後有深深的考量。

🚩為何不任用兩年以上?

所謂的把員工趕走,並不是要你資遣他,而是你要以「成就對方」的心態去歷練他,要有將人送走的勇氣,將他送出去創業、送出去闖盪江湖,要告訴他不要待在舒適區,要勇於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在面試同仁的時候,總會了解他應徵背後「為什麼想做教練?」的想法。

如果他是以在這一行做為終身職志的學習思維來這裡工作,我會錄取他。
但如果他告訴我 : 他是想賺錢、他喜歡健身、他喜歡教學,老實說 : 我可能不會用他。
因為,這些都不是做教練的必要條件。

🚩教練不能只想賺錢跟愛練、會教而已


愛賺錢的教練~
當環境改變時,他隨時會離開這個產業,因為錢不好賺了,或是沒他想得那麼好賺,他就會想要離開;

那喜歡運動健身的呢 ? !
更不用考慮了,因為他可能只是喜歡幫自己練,或是只是幻想著教練的工作整天就是在運動,或是有很多時間可以運動,並且可以賺到錢,這一種錯誤的認知,跟第一個是差不了多少的。

那熱愛教學呢 ?
一樣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因為我們是「私人教練」,簡單說就是沒有人聘僱我們,我們就根本沒有價值,自己封自己為教練而已。

🚩私人教練是市場機制的行業


有些人會誤以為健身教練在健身房工作,很容易會有人跑過來說要買課,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幫健身房服務那些想上教練課的會員,把健身教練的工作當作高中老師的職業模式在思考了,好像學生是健身房要準備給他的,而他的任務就是負責教好他們。

這種只純粹想當個教學者,只想被單位、公司服務的「教育家」,我都會請他另謀他就 : 小店,可能容不下你這尊大佛。

🚩哪種應試者是上選?


但如果他是跟我說,他沒做過教練,但很喜歡這一行,想來學習跟歷練,未來想開一家店。
言下之意 :「就是不會待太久」。
這種,我會考慮優先錄取 !

「什麼?!做不久的你反而要用?!」大夥不解地問。

原因是,這種想創業的人,他們的學習動能往往比任何人強,也願意接受更多要求。他們來這裡不為別的,就是盡心盡力的學習這個行業的知識,以及觀察揣摩開店的所有Knowhow。

雖然你知道他可能不會待太久,但是除非你的店舖很有問題,否則也應該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你可以在這一年內得到他全心全意的投入,用他最好的表現去學習、貢獻才能回報公司。

🚩動力最強的狀態投入你的公司營運


而在一年將近時,你可以再跟他訪談了解他是否準備好了?!
如果還沒準備好,你可以跟他說 : 你的第一年學習怎麼做一個教練,已經做得不錯了。

接下來,如果你還想往管理職與升格當老闆的道路上前進,那麼接下來的一年,我為協助你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你會比現在更辛苦,接受更多額外的要求,你可以嗎 ?

如果他確實有強烈的「人上人」企圖心,他會欣然接受這種磨練與約定。

雖然再一年後,他可能真的會離開。
但起碼你也得到了他盡心盡力的輔佐你,與為公司投入的這兩年,你是高枕無憂的。

🚩管理的兩難:要求不得


你不用擔心你罵完他之後(當然,不是沒有目的性的那種謾罵),隔天醒來,他就玻璃心的說要離職,這種提心吊膽,無法接受要求的員工/下屬,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因為,他隨時是團隊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能很開明的與每一位員工了解他的生涯規劃,才是聰明的做法。
當員工願意把他的人生規劃說給你聽時,也才意味著你的人品有獲得他的承認,你們的關係不是緊張的。

🚩管理者的心態:不斷革自己的命


而更重要的,當你抱持著「員工不用超過2年」這樣的想法時,你就會學習去帶人,去系統化你的工作流程。

你知道你的教育培訓是能持續複製的,能培育出更強的團隊與優秀人才,而不是靠綁住幾個任勞任怨的員工,然後渾渾噩噩的開著一個店鋪,但其實拿掉少數那幾個特例優秀員工,你整家公司根本就會直接收掉。

這種經營模式,是台灣社會很常見的現象,也是多數中小企業無法做大的主因。

我們應該勇於投資與成就與我們一起打拚的夥伴,在他進來公司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們就考慮著送走他的那一天,以及把他送去更好的環境、獲得更高的收入,與社會地位去培育他,砥礪他。

🚩以成就員工心態成就對方


你既成就了對方,對方也努力付出了他的青春回報予你,這才是雙贏。
所以與其說這樣的念頭是「慘忍的」,到不如說是「仁慈的」。

善與惡,往往不是一種二元定論,而是多元思維的。

我認為真正的「殘忍」是將員工綁在身邊,並允許他諾諾無為的過完這一生,我既不要求他,又不推走他,這種「溫水煮青蛙」,以「舒適快活」弱其志,以「平庸順遂」荒其身,真的是兩造雙方的損失。

這種「婦人之仁」的想法,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員工,成就了一間又一間平庸的企業。
豈不哀歌 ?


#商戰🖋
#管理者精選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延伸閱讀 :







留言

延伸閱讀

如何練出翹屁股 ? 打造完美曲線 ~

    「 我好羨慕我隔壁的女同事喔,她穿窄裙的時候,那曲線好美喔 ~ 」 「 我都沒有屁股,穿起裙子來,總讓我很沒有自信 」 小 Q 一臉無奈的抱怨著說。 #女性必爭之地   臀部曲線是現代女性身材展線的兵家必爭之地,確實不諱言,臀部可以改造的空間其實非常大,若願意付出,你能得到的收穫也是滿滿的。   因為臀部最重要的肌群是 「臀大肌」 , 而「臀大肌」 身為人體第三大肌肉 ( 僅次於大腿肌肉與背肌 ) ,自然它進步一分分,對於視覺的改變也是一大點。   那麼臀大肌該怎麼鍛鍊呢 ?   首先你可以選用臀部徵召比例最高的幾個動作 : 1. 臀推 (Hip thrust) 2. 羅馬尼亞式硬舉 (Romanian Deadlift ) 3. 分腿蹲 (Split squat) 4. 弓箭步 (Lunge)   以上幾個動作,都是對於臀部刺激度較高的選項。 但是只要上面的動作就夠了嗎 ?   當然不是,臀部的形狀,還包含了兩側的 「 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 。 這幾條肌肉雖然體積較小,但是卻扮演著臀部訓練過程中,極重要的 「 穩定 」 與 「 啟動 」 任務,也具備臀型修飾的效果,所以仍需要多加鍛鍊。   以下你可以選擇這些動作進行訓練 : 1. 蚌式 (Clam) 2. 側向螃蟹走路 (Crab walking) 3. 側蹲 (Side lunge) 4. 溜冰者式 (Skater lunge)   只要掌握以上的動作,進行訓練與有效編排,已經足以讓你訓練 1~2 個月,之後在進行更多的動作學習。 慢慢的,你就可以變成能自主訓練的運動好手了。   剩下的,當方向對了以後,剩下的就是 「時間」 了。   # 翹臀 # 完美曲線   #gym #fitness #fit #fitnessgirl #man #muscle #weighttraining #health #dumbbell #barbell  #reading #personaltrainer # 健身 # 私人教練 # 一對一指導 # 重訓 # 肌力與體能 # 運動傷害防護  

<哲思雜錄>One thing

<<One thing>> 一書的介紹     這是一本教導人們如何重歸生活的掌控權,擁有幸福的生活,不似傳統時間管理學的書籍教導你如何做更多的事,或是根據成長學大師史蒂芬 . 柯維所述,將你的時間軸分成 4 個象限「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以此去分類你生活的工作與代辦事項,這個象限對我們的生活判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可惜的,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回到正常的原點,相反的,我們學習塞進更多的事,讓生活更加失衡。     後來有一些書籍,開始教導人們刪減工作,甚至鼓勵與主張,做少一點,理由很簡單,做的多不見的好,有些事沒做,世界依然在過,有些事做了,世界也沒有改變,所以做與不做,有時候根本不重要,與其如此,不如做一點就好,當然要挑重要的事做,「精準主義」開始盛行。     可惜的是,人們有因此奪回生活的掌控權嗎 ?     答案是 : 沒有,因為執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發現,生活要做的瑣事真的還是太多,你不可能只做一件事,或少少的事,如果是這樣,那麼你不見的會少事,因為事情還是在哪 ! 不處理並不會因此而消失,所以僅僅鼓吹「做少」就好,確實無法解決我們生活的困境,甚至會讓我們生活更加失衡,並且把自己變成一個「非社會化」的人 ( 因為你永遠做少,別人永遠做多 ) 。     但是追求「少」與「純粹」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讓我們學習減法,而非「加法」,在商業社會裡、在我們生活裡,確實充斥著許多「加法」的思維 : 衣服永遠少一件;工作永遠要學習排滿;明明快來不及了,就還硬要把某件事完成;公司與團隊營運不佳,一定是「少」了什麼 ? 我到底「還有什麼不會」的 ? 這些通通都是「加法思維」,學習在生活中、經營企業過程裡、工作場所裡,使用「減法」思維與「加法」思維一樣重要,並且擁有「效果」 ( 終究有做些什麼 ~) 。     所以減法思維的推崇者,便有如日本新學流派 : 「斷捨離」,這個流派與生活尊崇者,崇善簡約、樸實,而信奉的哲學就是「減法」哲學,減去生活中多餘而不要的,人們會更幸福。所以此流派的實踐者,會丟去家中多餘的家具與物品,何謂多餘 ? 就是 3 個月內不曾使用過的物品,就屬於此類。只要過去三個月你無曾使用它,或是使用頻率 3 個月僅 1 次,就在此標準之內。

< 想訓練 ? 你不可不知道的 「相鄰關節假說 」應用篇 >

你是否有膝蓋的不舒服 ? 你是否有時候會感覺訓練後,下背感受到緊繃的感受 ?   其實這些不適,都是源自於我們身體關節之間的排列與發力順序產生了錯誤,在日積月累下產生出來的。   在這邊需要跟大家提到一個流傳已久的假說 : 「相鄰關節假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目前它未被獲得普遍的承認,因為在少數狀態下,部分關節體未完全呈現這樣的關係,但在多數的時候,以及現代人的身體問題,確實可以用這樣簡單的概念去詮釋與幫助我們理解,善用這樣的概念去思考自己身體與日常訓練所產生的狀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鄰關節假說」 說得是什麼呢 ?   簡單地說就是一句話 : 「相鄰性的關節,有相鄰性的相反」關係 。 什麼意思呢 ? 人類的關節能進行各種不同角度的能力,像是 : 彎曲 (Flexion) 、伸直 (Extension) 、外展 (Abduction) 、內收 (Adduction) 、內轉 (Inter-rotation) 、外轉 (exter-rotation) 等等諸如此類的活動角度。 但是最重要的來說,可以把關節在進行動作時,主分類為兩工作主軸,也就是 : 「穩定度」 以及 「活動度」 。   「穩定度」 是指負責身體穩定、骨頭抗動,提供施力點的狀態。 「活動度」 則是指關節產生角度變化量,以及動作連結的角色。 那它們之間是怎麼合作的呢 ?   我們用下面的案例來說明 : 當我們彎下腰撿東西時, 腰椎 需要 「穩定」 脊椎,讓 骨盆 產生屈曲 ( 活動 ) ; 當我們把手抬起時, 肩胛骨 需要協助 「穩定」 肩膀,好讓 肩膀 能上抬 ( 活動 ) ; 當我們把腳踩出去走動時, 足弓 會在重心轉移支撐時 「穩定」 ,好讓 腳趾頭 / 腳踝 協助分散力量 ( 活動 ) ;   這就是 穩定度 與 活動度 的合作角色切換。 而每一個關節都有同時負擔 穩定 與 活動 角色的機會, 只是差別在於

<訓練交流>為何人人都有腰痛 (下篇) Blog 2

很多人一旦擁有了腰痛問題~~便會開始找醫生、找物理治療、找民俗療法等,然而有些人會好,有些人卻沒有因此好轉,反而變得更糟,成為終生痼疾。 而這當中差異呢? 犯了什麼錯? ⭐️腰椎 常見錯誤處理 :     較錯誤的方式便是第一時間便是想 < 大量放鬆腰椎,訓練腰椎彎曲負重 > 。 很多人一旦發先腰椎開始容易痠痛,或是跑去看醫生、照 X 光,然後被醫生評估為 : 腰椎長骨刺、椎間盤突出 … ,然後便會想安排大量的整骨、按摩、牽引 … 等等,但是可能很遺憾的是,這樣只會使腰椎更加的糟糕的 … . 為何 ?     因為我們說過其實腰椎是 '' 被害的 '' ,因為髖關節長期坐著缺乏活動,導致身體一旦要負重彎腰,就會使用腰椎去負擔,但是一個人如果會長時間坐著,活動力缺乏,那麼自然核心便會不穩與薄弱,所以對於要讓它承受那麼多外來重量,自然久了當然腰椎要傷害。 所以真正該被提供活動度的是腰椎嗎 ? 它很緊,不舒服,需要放鬆 ?     不 ~ 應該先從兩件事做起 : 活動骨盆,真正的動起來 ~ 包含走路、爬樓梯、游泳、登山,其實都可以做,越活動你的髖關節,你的腰椎就會更舒服、更放鬆。     而如果短期內想趕緊舒緩你的腰椎壓力,想放鬆,請不要放錯地方,放鬆髖關節吧 ~~! 放鬆它,腰椎壓力自然解除,因為沒有人再跟腰椎互相抗衡了,髖關節長期緊蹦的結果,也間接地導致了下背的緊繃與壓力,所以只要髖關節 '' 活動度 '' 提高了,下背就會得到真正的放鬆,所以你可以透過 " 增加身體活動量,讓髖關節活動度增加 " ,也可以 " 透過放鬆伸展,先針對髖關節去放鬆,以提高活動度 " ,這樣其實都可以解決你的下背問題。     第二個要改善的是你的胸椎活動度,透過身體抗旋轉、旋轉的動作設計,去訓練與伸展身體的旋轉角度。胸椎的旋轉活動度改善了,並適當做點反向伸展,會改變脊椎整體曲度,而整體脊椎的生物力學結構也會較為有利於它的承重壓力的分散,自然可以改變腰椎壓力與肌肉張力。 ⭐️ 重點整理 :      所以總結 : 增加髖關節活動度 ( 主動式 - 去運

<訓練交流>為何人人都有腰痛 ( 上篇 ) Blog 1

腰椎常見症狀      現代人罹患腰椎的病變相當多,包含 { 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滑脫、椎弓斷裂、骨盆歪斜、骨盆前後傾 } 等等,每個在醫學上的症狀都不太一樣,但是事實上,在本質上其實可以視為同一種原因造成 : 便是 腰椎使用過度 ,而這邊說的 「 使用過度」,其實並不是說ㄧ般人所說的使用過度,而是在於使用方式不正確,大多數人因為在長期坐式生活時間下,導致髖關節的動作進行太少,以及範圍太小。所以當身體需要彎曲、負重、旋轉時,便難以產生正確的功能,因此大多數人的搬運動作,都是透過腰椎彎曲所產生,並非使用 「 髖關節屈曲 」 來使用,因此腰椎必須在一個力學力臂最長、遠的情況下接受負重施力。     我想任憑任何一個血肉之軀,在多年這樣使用之下,很難不鍛鍊出一個 「 強而有力的腰椎 」 。 ( 笑 ) << 請記得 : 這是一個反諷 …>>    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並不好,為什麼這麼說 ?      因為當腰椎成為我們用力的習慣時,其實我們會變得更喜歡用它,好比我們的慣用手一樣,慣用手並非天生力量大跟圍度粗,慣用手是因為常用、也太好用了,導致使用機率越來越高,在這過程也讓它越來越強了。     腰椎也是一樣的,因為「好使用」,所以變成「更常用」,也引發了「濫用」,最終腰椎一個人扛下了所有重擔,也終將爆發 … 問題。 ⭐️ 腰椎結構介紹     腰椎由 5 個粗大的椎間盤形成,由上到下益發粗大,因為越往下,面對身體垂直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體積必須增加,而我們如果分析腰椎的結構,可以發現腰椎的周圍有所謂的「棘突、橫突」的凸起構造,用作肌肉的附著點,同時也藉由構造的限制,讓腰椎不要產生過多的角度與活動範圍,所以其實腰椎的設計概念就不是用來產生大量的屈曲, 維持身體姿勢的穩定 、 承接全身的體重 , 連結肢體 ,其實才是它設計出來的重點。所以之前所述,腰椎如果在生活上使用的方向,是在於反覆地進行彎曲、伸直,那麼便是違背了初始 腰椎以「穩定」為導向 的身體功能,慢慢的身體就會把更多反覆彎曲的動作交給它,所以 ..... 就壞了。 ⭐️ 而正確的身體使用方式呢 ? 乃是以髖關節為主要的活動關節,腰椎成為最穩定的支撐關節 !     在正確的身體訓練裡面,會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