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2的文章

跑者訓練計畫打造!如何有效規避傷害與提升體能?

  你喜歡跑步嗎 ? 跑步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是跑久了跑多了,卻發現自己膝蓋、腰椎的傷害卻多了起來,到底是不是真的人體關節是消耗品,用越多,則越消磨 ?   真得要放棄自己喜歡的運動嗎 ? 答案 : 不是這樣的,跑者之所以會有運動上的傷害,跟世上絕大多數的專項運動員以及職場傷害一樣,都是重複的動作與角度做太多,身體缺乏變換,使得多數肌群的肌力產生了不平衡的落差。 在一開始落差小時,身體都是能接受與因應的,但時間一久,差距更加擴大,超過身體所能負荷的程度,那麼就開始會有很多病痛訊號傳遞出來,身體需要阻止你繼續做這樣的極端發展。 因此, 「 平衡肌群 」 的訓練是專項運動者以及職業人士,需要注重的。 以下提出一個 「 側線 」 的訓練思維供大家參考。 筋膜「側線」訓練思路 :    跑者經年累月的訓練過程中,最強壯的莫過於「矢狀面」 ( 縱向面 ) 的相關肌群 ( 身體前後 ) ,例如 : 大腿前側 ( 股四頭肌 ) 、小腿肌群 ( 脛前肌、腓腸肌、比目魚肌 ) 等。 雖然大腿後側 ( 股二頭肌、半腱半膜肌 ) 有輔助身體做出「離心煞車」減速意義,鍛鍊後側肌群一直為大家所倡導,但是身為「協同」用力的肌群,即使再弱勢,依舊使用量也不至於太低。 反而負責身體「矢狀面」 ( 縱向面 ) 可以穩定輸出的 箝制力量 :   橫向肌肉群 ,卻鮮少人留意。 須知道若沒有橫向的肌肉群,牢牢地抓住身體,提供穩定的側向固定,身體又如何能進行忘情的衝刺與奔跑呢? 而許多的跑者傷害: 跑者膝 (髂脛束摩擦)、 足底筋膜炎 (臀中肌無力),其實都是源自於橫向(側線)肌群長期的忽視,以至於脫軌未進步,終至爆發而產生的傷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 2 個 橫向(側線) 有關的訓練動作: 協助大家有效訓練: 「臀中肌、臀小肌、內收肌群、腹外斜肌」 等側線肌群。 ** 側弓箭步 ( Side lunge ) ( 往返版本 ) 關節動作 :   踝關節背屈、膝關節伸展、髖關節伸展 動作描述 :   雙腳打開, 2 倍肩寬距離,身體做出單側類似「深蹲」的動作姿勢 : 單邊直膝,單邊屈髖與屈膝,身體前傾與深蹲狀態相同,單腳跨出去,側蹲完成

想運動,如何挑選一雙好的鞋子 ?

  「 出發,總得先選定方向 ~ 」 所以要好好運動,總得先從選擇一雙好鞋開始 ~!   那麼什麼會是 人體最好的運動鞋 呢 ? 答案是 : 我們的腳 ,天生就在我們腳上有一雙好鞋長在我們身上。   它有這全世界最棒的避震系統,感知神經,以及最耐用的材質,讓我們可以適應各種地形,跟使用狀態。 不論是山川、河流、泥巴、草地、奔跑、行走,我們的雙腳永遠是所有狀態的 「 最大公約數 」。 #但為何還要穿鞋子?   但是很遺憾的是,人類文明的發達,我們生存在都市叢林裡,我們腳踏的不是泥巴與草地,而是柏油與瓷磚,我們隨時都有滑倒與被尖銳物品刺傷的風險,因此選擇一層與地面隔絕的好鞋,仍然有這保護我們不受傷的好處。   但是為了不過份違反人體腳底應有的 : 「絞盤機制」 。 我們仍建議不要穿著過分軟與厚底的鞋子,因為這都會弱化腳底的訊息回饋與關節錯動機制,長久以往我們肌群會變弱,膝關節的壓力會上升。   那麼接下來分別介紹幾種不同的鞋種 :   1. 跑鞋 : 市售的跑鞋基本上都有一個特徵 : 「翹頭,弧形底盤」 。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我們跑步主要向前跑,鮮少左右移動的需求,而為了更放大前腳掌落地時的接觸,製作弧形的翹頭鞋底,將大大增加前腳掌落地的習慣,保持身體重心前傾的失重表現,降低過多的緩衝造成的能量浪費,提高跑者效率。 所以跑鞋一般,就會做得頭部尖尖的,並且略為揚起。   2. 訓練鞋 : 而訓練鞋則是用於許多不同的訓練狀態,所以不能僅照顧到縱向面的使用,為了滿足變動方向與提高穩定的需求,訓練鞋多會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在鞋底的 兩側加寬 ,形成 「防漏側邊」 ,可以牢牢的抓住地面,在左右移動等變動方向時候,可以提高側向穩定,而也有利於負重訓練時,由上而下的支撐需求。 3. 舉重鞋 : 舉重鞋則是由訓練鞋更加專注在負重訓練狀態下發展出來的鞋款,兩側一樣維持斜坡設計,增加底部面積,但是更提高了 鞋底的硬度 與足弓的支撐。 因為在大重量負荷的狀態下,我們的足底肌群若訓練不足,將難以支撐扛在身上的重量,所以在足弓部分,廠商會增加它的支撐力量。   再來就是,提高 腳跟的高度 ,使其產生類似高跟鞋的墊高效果。   而這一點點的腳跟增高,目的是提高重心向前的效果,使身體在執行重心向後的 : 深蹲、硬舉、抓舉、挺舉等動作時,可以更容易平衡身體重心位置,獲得較好的舉

<< 我長期穿高跟鞋,醫生說我 : 「大拇指外翻」,怎麼辦? >>

#生活中的你我她:  「 我們女孩紙就是要會搭衣服,穿漂亮的衣服就是要搭一雙高跟鞋才顯得腿長 ! 」   「你覺得我穿裙子,穿一雙布鞋能看嗎 ? 『丹然』要配一雙美美的高跟鞋,這樣才『漂釀』阿 ~~ 」   「阿 ~ 你們臭男生不懂啦 ~~ 」在茶水間的 Miranda 跟男同事講到說不出話,氣憤的跑開了。   走回座位的 Miranda 又依舊在喬著她那憋腳的鞋子,因為從上個月起,她就因為腳痛,跑去看醫生,醫生說她 「大拇指外翻」 ,不建議她再穿那麼高的高跟鞋了。   但是她總是很難過得去,因為她真得很愛穿高跟鞋,也怕不穿高跟鞋的自己會不好看 ~ # 究竟什麼是 大拇指外翻   「大拇指外翻」是一種因為長期的大拇指遭受擠壓,而導致變型的腳指疾病,容易好發在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還有足底塌陷、低足弓的族群。   #為何 低足弓 也會這樣呢 ?   因為 足弓 在人體上扮演著一個緩衝器的角色,它透過自身的拉長後再縮短,讓落地的衝擊力達到最有效的分散,而我們足弓如果在拉長後無力回縮,使得足底呈現一個外翻狀態。 那麼大拇指也只能一直被擠壓在向第二根腳指靠近的方向。那麼凸出的指骨,就會一直摩擦到鞋子的楦頭處,進而產生疼痛的感覺。   # 改善之道 要改善這件事,首先仍得從髖關節優化開始,因為足弓的無力低落,才造成腳踝呈現外翻狀態, 那麼 訓練髖關節,使其能維持穩定的外展力量,還有正常的內外旋角度,幫助髖關節能有效地進行外旋而髖屈,而後內旋帶動髖伸 ,才能優良地完成跑步與走路動作。   那麼有哪些動作可以幫助我們呢 ?   A. 蚌式 (Clam) 三式 : 1. 外旋 2. 水平外展 3. 外展   B. 單腳訓練 1. 單腳硬舉 RDL 2. 分腿蹲   # 大拇指外翻 # 矯正訓練   #gym #fitness #fit #fitnessgirl #man #muscle #weighttraining #health #dumbbell #barbell  #reading #personaltrainer # 健身 # 私人教練 # 一對一指導 # 重訓 # 肌力與體能 # 運動傷害防護

如何練出翹屁股 ? 打造完美曲線 ~

    「 我好羨慕我隔壁的女同事喔,她穿窄裙的時候,那曲線好美喔 ~ 」 「 我都沒有屁股,穿起裙子來,總讓我很沒有自信 」 小 Q 一臉無奈的抱怨著說。 #女性必爭之地   臀部曲線是現代女性身材展線的兵家必爭之地,確實不諱言,臀部可以改造的空間其實非常大,若願意付出,你能得到的收穫也是滿滿的。   因為臀部最重要的肌群是 「臀大肌」 , 而「臀大肌」 身為人體第三大肌肉 ( 僅次於大腿肌肉與背肌 ) ,自然它進步一分分,對於視覺的改變也是一大點。   那麼臀大肌該怎麼鍛鍊呢 ?   首先你可以選用臀部徵召比例最高的幾個動作 : 1. 臀推 (Hip thrust) 2. 羅馬尼亞式硬舉 (Romanian Deadlift ) 3. 分腿蹲 (Split squat) 4. 弓箭步 (Lunge)   以上幾個動作,都是對於臀部刺激度較高的選項。 但是只要上面的動作就夠了嗎 ?   當然不是,臀部的形狀,還包含了兩側的 「 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 。 這幾條肌肉雖然體積較小,但是卻扮演著臀部訓練過程中,極重要的 「 穩定 」 與 「 啟動 」 任務,也具備臀型修飾的效果,所以仍需要多加鍛鍊。   以下你可以選擇這些動作進行訓練 : 1. 蚌式 (Clam) 2. 側向螃蟹走路 (Crab walking) 3. 側蹲 (Side lunge) 4. 溜冰者式 (Skater lunge)   只要掌握以上的動作,進行訓練與有效編排,已經足以讓你訓練 1~2 個月,之後在進行更多的動作學習。 慢慢的,你就可以變成能自主訓練的運動好手了。   剩下的,當方向對了以後,剩下的就是 「時間」 了。   # 翹臀 # 完美曲線   #gym #fitness #fit #fitnessgirl #man #muscle #weighttraining #health #dumbbell #barbell  #reading #personaltrainer # 健身 # 私人教練 # 一對一指導 # 重訓 # 肌力與體能 # 運動傷害防護  

我真的沒有那麼喜歡運動,該怎麼做?

#常見的狀況   「 今年是第二次跌倒了 」 阿嬌姨在心裡不免回想起去年健康檢查時,   醫生對她說過的話 : 「你身體的各項數據都蠻正常的,但是就是有點 BMI 值太低,肌肉太少,有點 肌少症 」。   當時聽到時,阿嬌姨並不以為意,想說她這幾年非常注重自己的體態,怕顯老,體重一直有在控制,怎麼現在卻被說 「肌少症」 ?   因為生活中開始出現動作遲緩障礙,在快跌倒的當下,自己意識清楚,但是卻無法做出動作阻止身體滑落,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發生這件事,實在是令阿嬌姨不得不做出改變 ~~   但是叫她直接進入健身房,卻是難上加難 ? 阿嬌姨思考著 : 「身邊的姊妹淘朋友沒有在健身房運動的,有也是已婚男性,實在是不好打擾,找教練又覺得昂貴,到底我應該怎麼開始呢 ? 」 #最難的地方   許多人知道要開始健身,但是卻常常在要開始之前,望之卻步,除了不知道怎麼做以外,另一方面是健身房的環境,常常讓人不知所措。   一台台的健身器材琳瑯滿目,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一台適合自己 ?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一開始就弄懂這件事。 而是 : 「開始」 ~~   如果可以我們先為自己創造一個 「環境」 ,一個 「習慣」 ,去支持這一次的 「意識覺醒」 ,以避免又是曇花一現的衝動瞬間。   #尋找支持的力量 因此如果家裡附近,有一間健身房,那就走去看看吧 ~ 不用立馬加入,但是可以先去單次入場,或是選擇一分鐘 N 塊錢的計分方案,不論貴多少,只要能促成行為改變,都是值得的。   如果沒有健身房,那麼先找一處靜僻的戶外空間,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那,那怕只是走走路、散散步、依舊有助於你養成習慣,有機會順便遷移至另一個進階階段。   又或者,連運動的時間都沒有了,何來 「運動」 一說 ? *那麼就在生活中多穿休閒一點的服飾、鞋子,讓自己有機會多動一下, *譬如想坐手扶梯時,就走旁邊的樓梯吧; *想坐公車上班時,就多走離家遠一點的站牌上班吧,或是晚上下班提早一站下車囉;   我們只要知道這不是「終點」,只是我們的「開始」 這樣就好了,雖然離目標還很遠,但是總是需要「開始」,才有改變的機會。   我們不應該讓「開始」變得那麼難,是嗎 ?   # 持續的下一步就是持續接觸資訊抱持意識覺醒 # 所以追蹤<運動訓練讀書會>是很好的選擇喔 ~  

安排一個好的運動週期該怎麼做?

我已經開始健身一段時間,但是一直都沒有什麼進步 ?! 原本不運動的我是個胖子,因為 節食 ,我變成一個 「 虛弱 」 的胖子 。 但開始 運動 後,我變成了一個 「 強壯 」 的胖子 。 再後來,我用盡了一切方法,甚至同時 「 節食 加 運動 」 ,於是我變成了一個 「 死胖子 」 。   到底,怎麼安排課表,才能得到運動的效果 ?   關於這個議題,其實是需要回歸到你的初衷, 也就是 : 你的目標 。 根據你的目標才能制定有效的訓練計劃。   但如果你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長久養成習慣,慢慢的靠近自己的夢想身材與體能條件就好的話,其實有基本的訓練周期建議的。 分別是以下 4 個階段 : 1. 解剖適應期 ( 讓身體軟組織做初步的強化 ) 2. 肌肉生長期 ( 又稱肌肥大期 ) 3. 最大肌力期 ( 提升神經徵召與肌間協調 ) 4. 專項轉換 ( 根據目標或專項需求進行應用 )   運動週期化,來自每一個階段做每個階段該做的事,上面的周期,沒有絕對的時程,可以隨要轉化的時間不同而有所調整,而基本的建議則至少 6 周以上再換下一個階段。   而為什麼要至少 6 周以上呢 ?   是因為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神經與肌肉、筋膜、骨骼等組織進行適應與強化改變,以一般人的訓練頻率一周約 2~3 次來說, 6 周也約 12~18 次的訓練經歷,其實並不長。 如果沒有這基本的時間長度,就貿然進入下一個階段,則在下一個階段也會走得不太順利。 #結論     當然,一旦你是一個成熟的週期化訓練者,已經走過多次的周期話課表來說,時間長短,自然可以較為彈性縮短。 但如果你是連一次完整周期都未走過的訓練者。 那麼,建議你至少以 6 周 ~12 周為單位進行調整,會是比較合宜的做法。 # 運動週期化   #gym #fitness #fit #fitnessgirl #man #muscle #weighttraining #health #dumbbell #barbell  #reading #personaltrainer # 健身 # 私人教練 # 一對一指導 # 重訓 # 肌力與體能 # 運動傷害防護

爆發力是什麼 ?! 人人都需要爆發力嗎?

「爆發力」,是最短時間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輸出。 所以等式是 P = W/T 。 P 是 爆發力 , W 是 功率 輸出 , T 是 時間 。   那麼只有運動員需要 「爆發力」 嗎 ?   其實上至運動員,下至老年人,生活中均需要 「爆發力」 。 試想,當一個老人家在雨天撐傘走在騎樓,因為下雨路滑,一不小心腳底打滑,在即將滑倒那一瞬間,如果他可以瞬間透過腳步的調整,身體的核心穩定,重新獲得新的重心。那麼是否他可以避免自己屁股跌落在地 ?   要知道,老人家的骨盆極其脆弱,如果不小心跌倒,其實往往都是骨折與腰椎傷害,而一旦行走能力下滑,身體機能衰敗的速度將會超越你的想像。 我們很常聽到許多身體健朗的長輩「一跌不振」的案例,因為跌倒,在幾個月內,合併身體其他疾病而走了。   所以「爆發力」在我們身上是一件重要的訓練目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為大家介紹槓鈴不同的使用方法 : 地雷管 Landmine   爆發力的經典動作 : 抓舉 ( Snatch) 、 挺舉 (Jerk) ,其實不容易學習,除了肌力,也需要好的活動度。 學習者常常受限於肩關節與踝關節活動度範圍不足,而無法做出該動作。 這時候,「地雷管」,也許是你過渡時期的選項。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安全又變化無窮的工具吧   : 地雷管 Landmine # 地雷管訓練 #gym #fitness #fit #fitnessgirl #man #muscle #weighttraining #health #dumbbell #barbell  #reading #personaltrainer # 健身 # 私人教練 # 一對一指導 # 重訓 # 肌力與體能 # 運動傷害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