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超能力
在上課前,我們會根據不同客戶的狀況,給予不同的體適能體驗課內容,而其中有一樣就是「靜態評估」。這是一項可以有效展現個人專業的技能!☝🏻
哪什麼是「靜態評估」,顧名思義就是「靜止狀態下的身體評估」。
我們透過客戶靜止放鬆「站著」狀態下,去進行身體張力的預估。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骨架本身是不會動的,它是透過附著在上面的肌肉、筋膜、皮膚所產生的張力帶動骨頭的位移,才能產生動作。
而靜止狀態下的骨架,也會透露出過去長久一段時間身體應用的習慣。
在力量強、常用的肌肉上,通常反映出較好的肌力,因此有機會拉動關節往它靠近,呈現較為「短縮」的狀態;
而肌力較為薄弱的肌群,則會因為無法有效對抗強壯的肌群,所以只能被動地「被拉長」。
而這個就會成為我們判斷「肌群是否失衡」的現象指標了~!
🚩正面10個檢核點
那會評估哪些具體的點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透露我自己的評估點,
正面的部分 :
🔸身體 ㄇ字部 :
1.鼻樑/下巴-鎖骨頭
2.耳垂-肩峰距離
3.肩膀前引狀態
4.肘窩面積
5.大拇指位置
🔸身體 I 字部 :
1.肩峰線
2.胸線(兩乳頭連線)
3.前腰線:ASIS髂骨前上棘連線
4.腰部空間: 胸線-腰線兩線平行程度(觀看間距)
5.膝蓋髕骨位置-脛骨-第二根腳趾 連線
有共計10個評估點。
那這10個評估點,主要是透過兩邊的觀察,以及是否位處在正確的相對位置上去進行判斷的。
🚩先講「ㄇ字部」的部份
第一個「鼻樑/下巴-鎖骨頭」主要是看是否對齊在一直線上,若無,則表示頸部肌肉(例如:斜角肌/胸鎖乳突肌)有對頭顱產生不對稱的拉扯;第二個「耳垂-肩峰距離」則是觀察頭部是否偏移一側,有無高低肩問題;
第三個「肩膀前引狀態」我們從正面透過皮膚與衣服皺摺,觀察是否有肩膀前引、圓肩駝背的問題;
第四個「肘窩面積」則是延續上面「肩膀前引」的部份,讓我們了解肩膀是否內旋,通常前引都會有較嚴重的肩內旋問題;
最後,則是「大拇指位置」,用來判斷前臂是否內旋,手臂放鬆垂放在身體兩側,大拇指就會碰到大腿,哪可能就真的太內旋了。
當然肩內旋與前臂內旋,通常是同步發生,但也有人是前臂內旋轉較為嚴重,但肩內旋轉還好的。例如 : 常需要拴緊東西的工人。
所以這邊再看大拇指的原因在這裡,做為同步確認的檢核點。
🚩再來是「 I 字部」的部份
第一個「肩峰線」,是否兩邊等高,這部份是同步對應上面「耳垂-肩峰距離」,用以檢測高低肩問題;第二個「胸線(兩乳頭連線)」了解胸廓兩端是否存在落差;
第三個「前腰線:ASIS(髂骨前上棘)連線」是否等高,有無高低髖、長短腳問題;
第四個「腰部空間: 胸線-腰線兩線平行程度(觀看間距)」這是了解脊椎是否側彎,腰部空間是否受到壓縮;
最後一個「膝蓋髕骨位置-脛骨-第二根腳趾 連線」,則是了解站姿與膝關節有無內外翻問題,像是X型腿、O型腿等等。
綜上所述,透過上面幾個檢核點,我們就可以進行一部份的身體分析,像是常見的 : 高低肩、長短腳、上下交叉症候群、X型腿、O型腿等問題,都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當然這樣還不足以判斷結果,我們還需要搭配其他檢核點去進行確認。
🚩接下來,我們需要將目光轉到「側面」
🔸側面觀察點有 :
1.耳垂-肩峰-髂骨脊-膝腓骨頭-踝外髁
2.肘關節屈曲角度
3.ASIS-PSIS相對高度
4.大腿-膝關節-小腿弧度
5.身體左右弧線的差異比較
1.耳垂-肩峰-髂骨脊-膝腓骨頭-踝外髁
2.肘關節屈曲角度
3.ASIS-PSIS相對高度
4.大腿-膝關節-小腿弧度
5.身體左右弧線的差異比較
那這些在看什麼呢 ? 🤔
首先,第一個是觀察身體重心線的排列,會從上到下檢查 :「耳垂-肩峰-髂骨脊-膝腓骨頭-踝外髁」,是否排列在同一個區域帶上,不用到0角度偏移,但不可相差太遠。1公寸(2公分)內差異是可以的。
而第二個「肘關節彎曲角度」則是觀察肘屈曲肌是否過度強勢,因為像是「二頭肌、喙肱肌、肱橈肌、肱肌」等肌肉,都掌控了肩內旋、肘內旋等動作能力,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手肘會無時無刻保持短縮,那必須合理的懷疑,他肩內旋與前臂內旋的問題應該是有的。
而第三個「ASIS-PSIS相對高度」則是測定骨盆前/後傾的幅度,若兩者落差3指幅以上(2英寸),則有骨盆前傾的跡象。
🚩身體體線的觀察
第四個「大腿-膝關節-小腿弧度」這邊則是觀察「骨盆前/後傾」所帶來的影響,例如:骨盆前傾到嚴重程度會容易造成膝關節鎖死(Lock),甚至影響了韌帶鬆弛度,形成「超伸展(Hyper-Extension)」狀態,大腿、小腿的弧線會是「前凹線」。而若骨盆後傾嚴重,則會變成膝關節無法打直,膕肌持續短縮形成高張,大腿、小腿的弧線就會呈現「後凹線」了。
那第五個「身體左右弧線的差異比較」,在單側「身體側線」觀察完畢後,則來到了觀察兩邊弧度差異比較的時候,畢竟身體左右兩遍的差異,也是觀察的一大重點,可以再找出是否有身體旋轉、偏移、側彎等跡象,有利於搭配背面的觀測對比。
上面就是5個從側面可以觀察出來的蛛絲馬跡。
下一篇我們再跟大家分享背面的觀察檢核點,以及身體張力的關係。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