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教練們忽略的「神經系統」 , 懂了才真正會訓練 >
你是不是希望能擁有彭于晏、金鐘國、甄子丹們等影星的身材,結實又低體脂。
每個人都想要肌肥大,而在學習肌肥大的道路上,不僅僅是學員們受盡了苦頭,即使是專業人士如健身教練,更是耗費的不少力氣,卻仍然未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結果。
#為何?
主要是因為未了解肌肉生長的真正關鍵
!!
要了解這一件事,必須先從「神經系統」機制了解開始~
肌肉的發育,主要來自肌肉內的「肌纖維」直徑的增加,也就是「肌原纖維」的增生,以及肌漿內的液體儲存提高,而「肌纖維」本身是不太會增殖的(目前研究未獲得證實)。
而具有好的肥大效果的,通常發生在第二型肌纖維上(Type II),也就是「快縮肌纖維」,而「快縮肌纖維」本身也分為(至少)兩種a、b型,a型是介於慢縮肌纖維(Slow-twitch)與快縮肌纖維(Fast-twitch)之間的狀態,也可透過訓練影響傾向何者(慢縮、快縮)的模式。
所以這也是在訓練上,為什麼動作會建議在「向心收縮」階段,要帶點速度,較能提高這纖維型態的肥大效果。
而除了控制收縮速度外,如何開啟最大量的「運動單位」的刺激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何謂「運動單位Motor units」?
意指一條(運動)神經元,透過軸突所能支配的肌纖維數,我們稱之為一個運動單位,而要控制更多的運動單位元,則需要更大的肌肉刺激,使身體中樞神經下達命令,啟動身體更多的運動神經,透過「樹突」結構交織更大的訊息網絡,協調肌內,動員更多肌纖維數目。
而不同型態的肌纖維又可分為上面提到的慢縮肌纖維(Type I)、快縮肌纖維(Type II a、b),通常越快速的收縮、越高強度的訓練、更大的阻力,都會使得身體更快啟動全面化的肌纖維參與,因為身體神經徵召是根據「大小原則」的,不給予足量的刺激,身體的神經是不反應與不啟動的。
所以高量訓練(High volume training),練得很多卻不能讓你更強壯的原因在於,你訓練到的很可能都是Type I (慢縮肌纖維)、Type
II a (快縮有氧醣解肌纖維),但是不是肌肥大與肌力增加效益最佳的Type II b (快縮無氧肌纖維)。
而鍛鍊的開關(Twitch)在於,在最充足的能量系統支援下,使用機械張力,快速進行最大的神經刺激,就可以充分訓練到Type II b (快縮無氧肌纖維)。
#課表訓練方式
如何有效執行 ?
可安排3個動作,分別進行1~2組內訓練,
每組使用6~8下內訓練次數(肌力),累積「有效次數」。
1.
先以12~15下次數進行暖身。
2.
找到6下~8下重量,慢速動作控制進行3下。
3.
正式訓練6下~8下,中間可休息30~60秒,在接著進行第二組,
4.
如果動作品質下降,必須中斷,則可以不完全恢復進行「組間休息」(Rest-Pause)15~30秒,接著繼續完成所需要次數。
5.
三個訓練動作,約累積15~25個「有效次數」即可完成訓練。
「有效次數」為動作收縮遇到困難點(Stick point),仍可盡力完成動作的次數,才列入計算。
PS.
以上訓練方法,參考自「<<HIT高強度訓練實作體驗營課程>>,大麥克所述」,微調為一般訓練者改良版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論 :
而看到這邊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這樣的「訓練總量」是否太少,但其實大家應該要這樣思考,籃球比賽在搶籃板的時候,重點不是你跳幾下,而是你有沒有真實的跳得夠高,抓到籃球。
如果沒有,不管你在場上多麼賣力,幫球隊在場上多消耗多少體力,跳了幾次沒防守意義的跳躍,搶了幾次沒搶到球的藍板,我想依舊不會得到教練的青睞。
肌肥大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啟動到真正肥大的肌纖維型態(Type II b),而不是Type I跟Type II a,你做了很多耐力訓練、循環訓練,可以增加身體的粒線體與有氧酵素的數目與活性,但不會增加Type I、Type II a的肌肉肥大,尤其是Type I慢縮肌纖維,它本身不是肌肉生長的來源。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更多訓練知識,
也歡迎參考《整人專家-訓練邏輯實務》課程💪🏻💪🏻💪🏻
🔗報名連結 : https://reurl.cc/WXjlky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