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感到頭痛胸悶、膝蓋不舒服,好像全身都在發炎;
你是否經常感到肌肉痠痛,需要找按摩師按摩放鬆;
你是否經常感覺腿後側緊繃,很想好好拉個筋;
也是我們需要進行柔軟度改善計畫的時候。
而說到柔軟度改善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代表性的運動是 : 「瑜珈」。
透過肌肉的拉伸過程,也同步做到肌肉的收縮鍛鍊,
因為在每一次拉伸的時候,將身體擺放到定位後,
便會在這個位置上進行停留,
以讓要拉伸的肌肉得到完整的延伸時間,
有效釋放全段的張力。
當對象的肌肉真的很緊繃時,以致產生動作的障礙時,
則會使用像是「運動按摩」的方法,去鬆動肌肉的張力,
又或者是指示運動員/學員自行操作滾筒去將肌痛點(Triggerpoint)鬆開來。
那就是柔軟度的促進,只能透過「伸展」嗎 ?
可以提高整條肌肉與筋膜層的柔韌性,
但是真正促使肌肉放鬆與筋膜得到水份的供給原理,
是因為我們拉長了它嗎 ?
又或者是:
根據擴張原理、血管壓力差反應,
促使了血液往延展後的肌肉流動。
我們肯定有對應的肌肉在發生「收縮」的機制,
畢竟肌肉只能主動收縮,而無法主動「拉長」,
而收縮能積累血液在縮短的這一段肌肉,
同時能延展另一側被拉長的這一端肌肉,
使之產生壓力差,
在放開後,血液也重新進入這一個區域。
確實會忽略其實在拉長的「另一面肌肉」,
也正在發生「縮短」現象。
歡迎留言討論,把你的想法說出來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