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難看見身邊的朋友有著新的新年新計畫,或是新的生活挑戰,
開始努力控制飲食;
開始服用好的油脂營養品/燃脂劑,以其控制體重;
開始進入健身房運動;
恢復跑步第10天等等新目標。
看到他/她似乎也不再提起這件事,好似沒有發生過一樣。
那個諾言與曾經新養成的習慣,似乎是屬於別人的故事般的遙遠。
也會在若干個月後,看到對方重新開始,
也對於先前的中斷,說上一長串不得不的理由,
就這樣,反覆這個循環。
日子過去了,變的是相似的情節反覆上演,
不變的是,原地踏步的那個人。
你持續與運動、飲食管理有所接觸,
甚至也是蠻規律的進健身房,長年身材保持得不錯,
但也總有一種莫名的不快、不滿足,
因為身體好似無法長期保持在自己希望的高峰,最完美的狀態,
總在一段時間後,會開始「走鐘」。
它會隨著我們生活的模式,進行適應性的改變,
在「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中,就清楚告訴我們 : 「肌力、肌耐力、心肺適能、柔軟度、身體組成」。
「身體體脂肪、肌肉量、水分重、細胞能力,內分泌賀爾蒙等內在組成狀態」,
也是大家廣泛會看到的「外在身材表現」。
所以在長期基本健康管理,與生活型態上,基本上與身材反應是密不可分的。
也因此,我們在追求外在的「長效性」前,也許該建立的是生活的模式。
選好你要的樣子,
然後堅持地以長期的生活紀律「活出」你要的樣子。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