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今天是一下班就趕著過來,還來不及往肚子塞點東西。
但是待會就要上課了,莉莉在猶豫要不要去買點東西吃。
莉莉想起媽媽常說:「吃飽後,不要坐著,起來走一走」,
莉莉想 : 「所以應該是可以吃一點小東西吧 ? ! 」
但又想起國中上體育課時老師說 :
「下周要測驗跑步,大家中午不要吃太飽,
下午1點半測驗時才不會肚子痛,
肚子要消化完才不會跟大腿搶血液去消化。」
莉莉想 : 「所以吃飽不要運動比較好 ? !」
有時候我們運動時間真的是在夾縫中找空檔,
那空腹餓肚子的狀況就會發生。
進食多久後可以運動?
一般運動後的最佳時區是正餐後的2~3小時再開始運動,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中午吃飯,大約1點左右用完餐,
那麼你下午3點後就可以運動了。
那就建議在運動前,可以簡單進食,
例如吃一點:御飯糰、地瓜、小型便當,
大約1小時後就可以去運動了。
那如果更緊迫呢?
那麼便建議攝取豆漿、乳清等液態的熱量來源,
因為我們都知道胃是作為容納食物的空間與提供胃酸以酸化食物的地方,
所以讓食物盡速的通過胃的空間達到小腸進行吸收,
以因應接下來的運動表現。
以作為有效修復的飲食。
不過因為吃過前餐了,「運動後再補充」屬於第二次小餐,
則建議進食熱量不宜超過該晚晚餐的總量,也就是250~400大卡即可。
也就是當你血液中的糖分過低時流經腦幹,
會被腦幹偵測到,大腦下達命令給胰臟請它分泌「升糖素」,
好讓身體分解儲存的脂質,轉化為葡萄糖使用,
但這個機制需要一點點時間。
所以當你的運動時間屬於1~2小時之間,
或是你是固定在相同時間運動,
那麼你就可以促使身體啟動這樣的效應。
如果今天是一位重視運動表現、高強度的運動者,
我們會建議她適量飲食,因為葡萄糖是人類主要的能量來源;
我們則會建議她可以運動後再吃,
因為身體剛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啟動「醣質新生」作用,
以促進脂質的利用率。
但這樣的方式,會需要固定時間的運動者,
讓大腦在固定的生理機轉下,去啟動正常效益。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有意識地經營每一天的生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