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請教練嗎 ?
有很多人自己練好像也練得很好~
你是否曾想開始運動,但是苦不知道如何開始,
因此想過請教練 ~
但是又聽過一些關於教練的負面評價 :
教練,不過只是「叫練」,
一個只會「叫人家練」的角色。
以上這個說法,相信是大家或多或少
都有聽過的小調侃,
也是對私人教練、體能教練、技術教練
多數的誤解,
主要原因是教練身分的工作,
在「被訓練者」眼裡,
永遠是「說」多過「做」,
站在旁便看著被訓練者被操練,
嘴巴上說著:「加油~再一下~」。
但被訓練者心裡可能在想的是:
「為什麼我要花錢找罪受啊?」
沒錯~這是我們在各大健身房/操場/體育場裡,
看到別人在被教練操練時,心裡會產生的OS。
從「旁觀者」來看,確實是這樣沒錯。
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的,
那為何對方會願意這麼做?
勢必有這位教練可以帶給他價值。
而「被指導者」之所以會
心甘情願配合教練所有的指示,
也是因為教練讓他看到自己明確的進步成效。
再來,教練的指導並不僅在訓練當下,
在日常裡,教練也花了很多時間關心
與管理他的生活,
包含飲食跟睡眠,甚至心理狀態。
所以在訓練時,即使自己再累,
再不想聽從教練的指示,
也會願意多做那麼一下。
而健身房私人教練的效益
並不僅在於「教動作」本身,
更在於:
「知道動作缺損的背後意義,
進而提出有效的改正策略
以及運動傷害預防措施」,
以及「科學化的進步方法」。
私人教練課一個周期下來,
多會包含到以下的內容 :
「器材指導、體態矯正、身體量測、飲食建議、體能訓練、動作分析、週期課表、放鬆恢復、心肺鍛鍊、知識教育」等範疇。
正因為這些完整的配套與思維,
才能確保不同的個案、人體狀況,
生理條件差異極大的情況下,
也能讓每個人追求一定量的進步。
教練幫我們引進了訓練知識的殿堂,
但要讓身體持續進步,
仍然端賴自身生活的管理,
以及對於教練教學以及生活指令的「貫徹」。
否則,僅靠一周1~3次的訓練課程,
3~4小時的訓練時間,
便希望教練幫我們改造到我們要的身體狀態,
實在是強人所難,更是痴人說夢。
身體,終究是自己的。
教練帶我們走一段路,
然後我們要自己走得更遠 ...
#思考論點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整人專家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整人專家
📖私人教練個人品牌培訓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