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常見症狀
現代人罹患腰椎的病變相當多,包含{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滑脫、椎弓斷裂、骨盆歪斜、骨盆前後傾}等等,每個在醫學上的症狀都不太一樣,但是事實上,在本質上其實可以視為同一種原因造成:便是腰椎使用過度,而這邊說的「使用過度」,其實並不是說ㄧ般人所說的使用過度,而是在於使用方式不正確,大多數人因為在長期坐式生活時間下,導致髖關節的動作進行太少,以及範圍太小。所以當身體需要彎曲、負重、旋轉時,便難以產生正確的功能,因此大多數人的搬運動作,都是透過腰椎彎曲所產生,並非使用「髖關節屈曲」來使用,因此腰椎必須在一個力學力臂最長、遠的情況下接受負重施力。
我想任憑任何一個血肉之軀,在多年這樣使用之下,很難不鍛鍊出一個「強而有力的腰椎」。(笑)<<請記得:這是一個反諷…>>
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並不好,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當腰椎成為我們用力的習慣時,其實我們會變得更喜歡用它,好比我們的慣用手一樣,慣用手並非天生力量大跟圍度粗,慣用手是因為常用、也太好用了,導致使用機率越來越高,在這過程也讓它越來越強了。
腰椎也是一樣的,因為「好使用」,所以變成「更常用」,也引發了「濫用」,最終腰椎一個人扛下了所有重擔,也終將爆發…問題。
⭐️腰椎結構介紹
腰椎由5個粗大的椎間盤形成,由上到下益發粗大,因為越往下,面對身體垂直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體積必須增加,而我們如果分析腰椎的結構,可以發現腰椎的周圍有所謂的「棘突、橫突」的凸起構造,用作肌肉的附著點,同時也藉由構造的限制,讓腰椎不要產生過多的角度與活動範圍,所以其實腰椎的設計概念就不是用來產生大量的屈曲,維持身體姿勢的穩定、承接全身的體重,連結肢體,其實才是它設計出來的重點。所以之前所述,腰椎如果在生活上使用的方向,是在於反覆地進行彎曲、伸直,那麼便是違背了初始腰椎以「穩定」為導向的身體功能,慢慢的身體就會把更多反覆彎曲的動作交給它,所以.....就壞了。
⭐️而正確的身體使用方式呢?
乃是以髖關節為主要的活動關節,腰椎成為最穩定的支撐關節!
在正確的身體訓練裡面,會採取「大幅恢復髖關節活動力,增強腰椎核心穩定度」為主訓練目標。
為何不是訓練腰椎的活動度呢?因為身體其實存在著分工,比起腰椎本身,如果身體希望可能做出身體主幹能做的動作,那麼其實鄰近的髖關節其實更能做出更好的活動度,所以腰椎可以的話盡可能提供穩定性的結構,好讓髖關節可以專一的活動與使用它。
因此改善腰椎的退化與傷害,解決的方案便在上面提到過的「大幅恢復髖關節活動力,增強腰椎核心穩定度」這樣的邏輯上。
因此這些大家常聽過的處理方案:
恢復髖關節活動力:
1. 貝殼蚌式
2. 橋式
3. 弓箭步
4. 側蹲舉
增強腰椎核心穩定度:
1. 棒式撐體
2. 側棒式
以上這些其實都沒有錯,只是訓練的主軸不同、切入點差異而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