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 開健身房,不是「第一選擇」,是你走投無路、不得不的選擇 >

  < 開健身房,不是「第一選擇」,是你走投無路、不得不的選擇 > 身邊朋友有許多人在這兩年離開了大體制下的俱樂部, 也許是年資長了、年紀到了, 也自覺受夠了每天水裡來火裡去的生活, 所以紛紛離開了健身房到外面自立門戶, 做起了自由教練; 或是一樣加入某間教學工作室在裡面擔任教練; 又或者找幾個朋友一起組隊,打算找塊店面自己搞。   上面的選擇本身其實沒有對錯,端看自己有多少資本、有多少條件、長遠目標是什麼,而決定自己適合走哪一條路。   只是不論哪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仍然是 「現實」 情況。 現實情況就是 「獲客能力」 ,不論是在俱樂部的保護傘下,抑或是到外頭做自由教練、開店,無一不需要面對找學生的問題。   在俱樂部與外面世界的差異在於在俱樂部裡,是相對封閉型的銷售環境,在裡面談論運動、上教練課,都是很正常的話題。   畢竟來到這裡的都是想運動的人 ( 當然有些只是來泡泡澡、聊聊天的 ) ,最起碼 他們是認同運動的,才會加入成為會員 。 所以當你 ( 教練 ) 前去搭訕與交涉時,只要 證明自己是不一樣的 : 「特別的 專業 、特別的 用心 、特別的 不市儈 」,那麼就很容易獲得客戶青睞。   你的 潛在客戶 ,就是在健身房每天進進出出的那些人; 你的 競爭對手 ,就是坐那你位置旁邊那看起來也不怎麼樣的同事 ( 威 ~~><") ;   但是一旦到了外面的世界,就顯得更為殘酷與複雜了。   你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 「評估」 與 「銷售」 ,你還得學會 「行銷」自我 , 而這恰是俱樂部教練最弱, 外面教練也稱不上精通的一項大弱點。 如果你懷抱著滿腹期待,將自己設定為一個 「上課、賣課機器」 時,到外面的世界時,你會很失落, 因為外頭的客戶不知道在哪裡,你無法鎖定你的焦點對象,不是每一個人都對運動話題有興趣。 一旦無法 精準行銷 時,你渾身的銷售技巧、體驗課橋段,通通只能放在肚子裡爛掉,完全派不上用場。   團隊戰有用嗎 ? 而這時候,也許就有人說, 需要「開一間店」來吸引客人 ,店開了再打廣告,就會有 自來客 (Walking Guest) , 然後我們有一群人,可以一起幫忙與想辦法,打「團隊戰」才是對的。   這麼說是沒錯的,但是開了店,你就有更大的生存壓力,除了啟動的 「固定成本」 ( 器材、裝潢、審核 ) 外,每個月還要房租、

<你可能需要暫停 深蹲(Squat) ? 深蹲不為人知的潛在風險 >

<你可能需要暫停 深蹲 (Squat) ? 深蹲不為人知的潛在風險 > 如果問你什麼是健身者最該練的動作? 問男孩、女孩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但前三名肯定難免會有「深蹲」這個選項,畢竟深蹲是「動作之王」,除了可以鍛練到下肢,在我們最需要鍛鍊到的臀肌、核心、骨盆底肌的訓練上,都有顯著的效益。😋👍 而深蹲還可以衍伸許多進階的訓練,例如 : 過頭深蹲 (Overhead Squat)、後蹲舉(Back Squat) 、前蹲舉(Front Squat)、後腳抬高蹲(Spilt Squat)、高腳杯深蹲(Goblet Squat) … 等。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 : 深蹲動作的學習,是多數下肢動作訓練的基石。 但是,為什麼我們說 : 深蹲可能會戕害到你的腰椎、膝蓋等脆弱的關節呢? 因為一個好的深蹲是需要前提的 !☝🏻😌 深蹲的前提 : 深蹲是一個全身性的動作,也正因為是全身性,所以它需要多個關節的配合。 除了大家所知道的「膝關節(Knee)」、「髖關節(Pelvic)」以外,還有「踝關節(Ankle)、胸椎(Thoracic)、肩關節(Shoulder)」等關節的活動度。 例如 : 🔺 踝關節(Ankle)需要進行足夠的足背屈(Dosiflexion); 🔺胸椎(Thoracic)要能有好的延伸,挺直身體,穩住脊椎; 🔺肩關節(Shoulder)不論是前負重,或是後負重,都需要肩關節去抓住額外的槓鈴/壺鈴/啞鈴; 現代人的不具備 而這些在現在坐式生活型態為主的人們,並不是一件常見的身體條件,「 圓肩、駝背、X頸前引、骨盆前/後傾、O或X型腿、足底塌陷」等許許多多的肌肉骨骼問題, 都使得我們並不具備好的關節活動度,也就會使得我們操作深蹲動作時,會有很多的「硬剛擠壓、霸王上弓」的舉動。 因應而生的變通 像是 包含 : 🌀因為不具備好的 踝關節 條件,我們穿上了 舉重鞋 ,把後腳跟墊高了; 🌀因為 胸椎 無法伸展,影響了腰椎穩定度,所以戴上了 腰帶 ; 🌀因為 肩關節 外旋不足,所以發明了 安全式SSB深蹲槓 ; 在 身體劑量原則 與 邊際效益 上,為了使身體得到訓練助益,在某些狀態與時刻使用護具輔助進步與困難點(Stick Point)突破,本身就是一個可以採取的做法。🔆🔆 但如果因此忽略這些問題的修訂與改善,甚至壓根

< 過度簡化的訓練觀,容易了學習,卻讓你不再進步>

  < 過度簡化的訓練觀,容易了學習,卻讓你不再進步 >   起因 健身房裡的器材淋漓總總,一間完整規格的健身房,光是器械擺放就超過百台,若是計入槓啞鈴 (Dumbbell / Barbell) , 還有一些功能性訓練工具 ( 瑞士球 / 藥球 /TRX/Bosu) 帶來的訓練動作,可能也會讓人眼花撩亂。 解決辦法 根據每一個人的訓練目標與身體狀態,又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因此在初始的教學與個人學習上, 我們還是建議導向 「三大平面的訓練」 (水平面、額狀面、矢狀面), 甚至簡化為 「 6 大動作」 ( 上肢 : 1. 垂直推, 2. 垂直拉, 3. 水平推, 4. 水平拉; 5. 下肢推, 6. 下肢拉 ) , 因為這樣易於學習,且初期學習者應先透過基本動作去練習動作控制能力,建立活動度與穩定度的轉換,才有利於接下來的學習。   直線型的訓練思維 ( 便於監控 )   而在運動員以及一般人身體進步評比上,有了共同動作的基礎也才能進行數據紀錄,並透過數據的反應,去了解這一時期身體的進步程度。 事實上,這比起漫無目的的訓練,是大大簡化與有利於長年的指數型發展的追蹤監控。 而我們也從過往的世界各國選手們訓練成績看見,這一個作法所帶來的長期有效的訓練效益。   反思 不過,也因為訓練上我們 高度重視幾項指標 ( 垂直爆發力、深蹲負重、上肢臥推、硬舉 ) 等內容,使得選手與教練也陷入了一個追求成績的迷思, 畢竟 " 選手 " 是需要重視成績表現的。 但當我們努力鍛鍊是為了追求比賽的那一天成績,而在平日裡的訓練過程中,教練也在評比選手每一次體能訓練的成績時,那麼就會使得訓練變得益發單調與枯燥無聊。   我們都知道,訓練的目的除了在加強體能外,另一個重要的目的是 : 透過不同動作的操作,讓選手身體不只有單向的專項動作使用 , 「長期高強度、多反覆的單一動作是對身體有害的」,會使身體肌群失去平衡,一旦進入臨界點,最終將導致受傷。   而這就是令人隱憂的地方:選手身體並沒有因為訓練而降低受傷的風險,反而在 "技術訓練" 時,選手所使用的「身體面向」反而比 "體能訓練" 時還來的多與靈活、更為自由。   因為我們只在乎「三大平面」與「 6 大動作」。   簡單但也不簡單   「訓練」本就是美好的事物,更是有普世的價值,我們應該簡化它,讓訓練知識科

< 2022年的台灣私人教練產業分析>

  < 2022 年的台灣私人教練產業分析 >   如果你在2018年問我,台灣的體適能產業未來怎麼走? 我會告訴你,會持續火熱上升,而且健身房家數會越來越多,只是已經開始進入有人開,自然會有人關店。 就像咖啡店一樣,即使人人都說飽和,還是人人有開咖啡店的夢想。💹 不過再怎麼樣已經不復2016年、2017年般的光景,對於開店都是一面倒的支持聲浪, 確實…當需求迅速上升,健身房家數未跟上時,不管你是什麼,都會被龐大的「市場需求」塞滿你的產能。 但一旦供給補上,那麼除非需求端又再次擴大,反則就會成為一個溫和的緩步上升階段,慢到難以察覺的地步。 但是中間會遭遇一個 「大重整」 ,直至 2022 年 才會再好起來。   至於你問我 : 哪個 「大重整」 是什麼 ?  老實說,當時我沒猜出來。我原本以為是多數健身房倒閉,或是連鎖健身房倒台。 但沒想到最後是 「 疫情 」 導致了這一切。   而時間來到了 2021 年的尾聲,有人說,過去兩年是台灣體適能產業,甚至是所有產業愁雲慘霧的黑暗時期,但是事實上,如果我們調閱這兩年的健身房家數,卻仍然是正成長的。 那麼為何大家在叫苦 ?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健身房這種 實體產業 在疫情期間,只要疫情嚴峻起來,就難免多少受到波及。   而這幾年由於 消防法規 、 定型化契約 法條日益嚴格後,健身房的建置成本被大大上揚,從最早年 2010 年一間 100 坪內的健身工作室約自備 300萬 即可啟動 ( 含周轉金 ) ,到 2021 年已來到 500~800 萬元,是 2~3 倍的上升。 而健身房的收費型態已從會籍改制為 「年約月繳型」 邁入 「單次入場、訂閱制、以分鐘計費」 的新紀元,象徵了 消費族群 「 選擇權意識 」 的抬頭,因為店家數上升了,選擇變多了。 因此自然消費者就可以選擇離 自身家近 , 價格親民 ,重點是  :   不用綁約的彈性 ,這是人性的必然,是可以預期的。   那麼再來呢 ?   教練課程的收款制度,則會是下一波的整合重點。 ( 事實上也已經在發生 ) 。   「教練課程 」 在過去成為「亞歷山大」倒台後,健身房會籍後,剩下唯一一個可以 預收 款項的收費項目。 但如今,私人教練課也要成為下一波 「分期」 或是 「訂閱制」 、 「小堂數周期化」 的收費模式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