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到處都是酸痛,沒有運動所帶來的痛苦到底有多巨大?>
有些人鍛鍊身體的原因,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身材,
但有些人鍛鍊身體的出發點,
卻是希望膝蓋不要退化、不要腰痛、不要足底筋膜炎,
也因此促成了更多專業人士對於肌力訓練的認同,外加媒體的傳播,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運動」去進行預防與輔助性治療,
希望能減少吃藥、減少復健的次數、減少一直按摩、減少只能少動避免疼痛加劇,而肌力訓練確實是當中的一項很好的解方。
希望能減少吃藥、減少復健的次數、減少一直按摩、減少只能少動避免疼痛加劇,而肌力訓練確實是當中的一項很好的解方。
我們不可能只是一味的減少活動,然後期盼它自己好。
休息恢復,是「Overuse使用過度」時一項很好的解決方案,
休息恢復,是「Overuse使用過度」時一項很好的解決方案,
但也不適用所有的狀況。
因為更多的人,其實是「活動量過低」的狀況。
我們應該減少「重複性高」、「單一方向」反覆的動作,
我們應該減少「重複性高」、「單一方向」反覆的動作,
因為這類動作加大的肌群之間的平衡系統,
使得肌肉之間的力量差距擴大到無法穩動關節與結構,
最後身體在一個扭曲的代償機制下運作,
也反覆磨損了特定部位的軟組織,
而不短磨損的部位也會有發炎、疼痛,甚至產生組織增生的問題。
最後即使,將關節之間的空隙重新拉回原本的位置,
變粗大的組織,也無法在原有的空間裡自然的活動著。
常見的:肩夾擠,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
棘上肌發炎到最後都粗大了,最後在也無法成功的在肩峰空間中自然的活動與進出。
透過外來的肌力訓練,讓生活中常用的肌肉、動作、身體區域,有一個可以平衡的時刻,
因為肌力訓練的動作在生活中會做的動作不會完全一模一樣,誘發的肌群參與就有機會被得到力量的重新分配。
如果你做的夠平均,也經常性的進行變化,你有機會打破身體的慣性,讓身體往好的平衡方向發展。
而這樣長尾的過程,也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你不用改變你的生活與工作型態,
例如:不用害怕是上班族,坐式生活久了,所以考慮換一份站式與勞動的工作。
肌力訓練迷人之處,在於透過短時間(單次15分鐘~1小時)的時間,就可以獲得一天24小時其他時間身體的「安然無恙」。
這樣的投資,就好比好的飲食,為我們的身體添加材火,便能確保我們精神抖擻元氣滿滿的度過一天,
活動的齒輪一旦轉起來,帶來的身體幫助與感受,就會如泉源般持續湧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