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重訓,為何不能減輕我身體的痠痛>
先前我們曾經倡導過運動或是肌力訓練,
可以有效解決現代人因為活動力不足,
以及單一動作不斷重複(例如:按滑鼠導致板機指、剁肉師傅肩膀夾擠)引發身體肌力不平衡,導致發炎的問題。
但是也很多人,透過運動/肌力訓練所產生的身體回饋卻不是這樣子的,
但是也很多人,透過運動/肌力訓練所產生的身體回饋卻不是這樣子的,
有些人會說 : 我現在的腰痛,是在重訓之後才出現的;
也有些人會說 : 我聽了朋友、教練的話開始重訓後,我的膝蓋反而更痛了。
在此我們必須說:「肌力訓練不是萬靈丹,而是一個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是身體各項機制的催化劑,是你在掌握對的治療或是改善方案後,可以進行提高那些治療、改善方案效能的催化劑。
但是如果你沒有找出真正問題,你沒有尋求協助,諮詢其他專業人士的建議,確實…你有50%機率會成功,
但也有50%機率會失敗,就是看老天的旨意,
而剛剛說的因為鍛鍊後反而回饋不好的就是那失敗的50%族群。
而你成功了,是屬於那幸運的50%,那麼你還是須要「知其所以然」才好,否則是很危險的,因為你沒有辦法老是「誤打誤撞」給你碰對的。
而你成功了,是屬於那幸運的50%,那麼你還是須要「知其所以然」才好,否則是很危險的,因為你沒有辦法老是「誤打誤撞」給你碰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個好的訓練,來是於正確的分析與評估。
先了解自我的問題成因在哪,然後提出解決分析方案。
再來就是根據肌肉的生長方向,進行鍛鍊,還要掌握對的關節動作,以進行正確的收縮。鍛鍊的肌肉應該要先針對較弱的部位進行優化,重建平衡的肌力。
而動作正確之後,還得搞清出身體的生物力學,了解關節跟關節之間的互動狀況,何者負責穩定?何者負責活動?
這些都弄對了之後,也要建立動作當下各個關節的發動次序,以進行正確的動作節律。
一個好的訓練,來是於正確的分析與評估。
先了解自我的問題成因在哪,然後提出解決分析方案。
再來就是根據肌肉的生長方向,進行鍛鍊,還要掌握對的關節動作,以進行正確的收縮。鍛鍊的肌肉應該要先針對較弱的部位進行優化,重建平衡的肌力。
而動作正確之後,還得搞清出身體的生物力學,了解關節跟關節之間的互動狀況,何者負責穩定?何者負責活動?
這些都弄對了之後,也要建立動作當下各個關節的發動次序,以進行正確的動作節律。
再來就是讓身體能對各種情況,做出正確的動作反應,以因應生活與運動場上的使用。
首先你要先知道你的情況起源來自何時何地?何因?
這時候我們可以從走路的步態中一窺身體肌群的運作機制,如果在走路的過程中,身體總是擺盪小腿、膝蓋總是不斷地打直鎖死,
然後髖關節的活動非常小幅度,基本上都是大腿肌肉在帶動步態,我們就可以得知腿部膝蓋的使用頻率非常的高,這也是為什麼膝蓋會不舒服的原因了。
因為身體過量的將膝蓋打直鎖死,而這個動作就會持續刺激與磨損原本不是設計來承受這麼多次反覆深直的膝蓋,
因為身體過量的將膝蓋打直鎖死,而這個動作就會持續刺激與磨損原本不是設計來承受這麼多次反覆深直的膝蓋,
膝蓋是用來轉折力量、過渡肌力的部位,
但是我們卻把它用來主導步態的移動,也難怪它終將走向「能者多勞,勞者必亡」一途了。
使肌力能與大腿前側的髖屈肌、膝伸肌對抗,重新引導身體正確的關節次序,以及任務,才能使步態習慣翻轉。
如果只是一味的在做深蹲、弓箭步,強化到的可能是原本已經很強勢的大腿前側肌群,那麼對於偏弱的後側、旁側肌肉則置之不理,反而會使原本失衡的情況更加惡化,
如果只是一味的在做深蹲、弓箭步,強化到的可能是原本已經很強勢的大腿前側肌群,那麼對於偏弱的後側、旁側肌肉則置之不理,反而會使原本失衡的情況更加惡化,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期盼重量訓練可以挽救他膝蓋的那群人,最後反而落得更不舒服、更疼痛的結局。
1.分析觀察,了解身體疼痛起因。
2.學習解剖學,了解肌纖維生長方向,做出正確的動作。
3.讀懂肌動學,知道關節間如何運作。
4.練習各種訓練法,測試能否看懂關節的發動次序。
5.給予身體各種考驗,看是否能使其做出正確的對應反射。
這些就是一步一步的運動學習進程,
這些就是一步一步的運動學習進程,
你必續慢慢去學習掌握的知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量努力帶來巨量改變
#每天都要運動訓練跟讀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