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都是因為使用過多?
過去常常聽聞肩關節受傷的人說自己的肩膀就是因為使用過度才產生傷害的;還有一些熱衷於跑步的跑者,也對於自己的膝蓋不適,有著相同的看法:「過量使用~」
去醫院看醫生,運動傷害的人最常得到的回答也是:「過量使用(Overuse)」、「這是退化~~」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人體關節的產生,是人體設計必須使之產生曲折,獲得動作,所以會形成關節的結構(關節定義:兩骨頭連結處,骨頭對骨頭),而設計成這樣本身就是希望它能「活動」、「被使用」⋯所以如果我們讓他活動量減少或是說太少,那麼就不符合它的設計目的,直接黏死豈不快哉?!
關節存在的意義
所以首先我們必須清楚認知到一件事:人體的關節設計是為了「活動」(Physical
activities )而存在的,所以它有產生「動作」(Movement)的需求!
所以自然越使用越能符合它的設計特性。
許多人為了方便讓對方理解關節軟骨磨損的問題,將人體關節比擬為「機械轉軸」,越用潤滑液越少,耗損從第一天開始就產生,但其實⋯這樣的比喻有點「失當」,首先,人類的組織不是「死物」,是「活體」,有其生理演變特性,會根據外界壓力變化,產生對應表現,包含特化為特殊結構。
(人體的纖維母細胞可以特化為:骨骼、筋膜、韌帶、疤痕等組織)
所以當我們在使用與活動關節時,其實關節會產生更多的滑液分泌,使之空間不彼此抵觸摩擦。
而人體的關節均有此特性,尤其是「肩關節」上肢如此重要的活動度關節,如果我們減少使用或是鮮少使用,就會不符合它的設計特性。
而肌肉組織的使用習慣也會影響它的關節位置,如果關節周圍的肌肉因為使用的問題,產生了慣性常用的「強勢肌群」與非慣用的「弱勢肌群」,變很容易使關節的位置產生偏移。
而這樣的單側、高反覆的使用,才是造成人體肌肉與組織疼痛的根本主因,而非「常用」與「不常用」這樣淺薄的問題。
應該主問自己使用這些關節的習慣是否太過單一與單向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