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網路平台IG、FB、Youtube、各大直播,再到中國的抖音、微信均可見到許多健身網紅,在Show自我訓練的過程,其中這幾年一直廣為流傳的便是「深蹲」,從大家認為深蹲傷害膝蓋,到後來人人都深蹲,更喊出「深蹲救台灣」、「深蹲萬歲」、「深蹲好棒棒」,從「不練腿」的健身房文化,開始”人人練腿”,每個女孩喜愛翹臀,所以喜歡練腿;男人喜歡大肌肌,所以也知道練腿的好處。
所以深蹲舉重架、史密斯開始佔滿了人,過去拿來做「胸推」的,現在通通在上面做「深蹲」,深蹲是一個「全身性」的訓練動作,可以帶給你很棒了全身性肌群的徵召,也可以引發極高的「代謝壓力」,促使身體分泌夠高的賀爾蒙,所以是一個增加全身肌力與爆發力訓練前的好動作,深蹲也不該說是會傷害膝蓋,因為它不是用膝蓋來蹲的動作,只要掌握好正確的動作技巧,其實人人都能深蹲,國外更有狂人喊出100種深蹲的方式,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地讓你蹲起來!!
更有人指出我們從小就會深蹲,在我們小孩子的時候就在地上玩沙、捏土,玩樂高、扮家家酒,所以我們怎麼可能不會深蹲?所以應該把深蹲的能力找回來~~!
深蹲就是一種基本功能,好似跑步一樣,人人都會跑步才對!?
以上我也表示非常認同,只是深蹲是一個連運動員都愛做的動作,也是一個徒手訓練常使用的動作,所以我們就認為深蹲是一門簡單的動作嗎?
答案:絕對不是!!!
深蹲是一門很「高難度」的動作!!也是一門擁有「極高學問」的動作!!
我想深蹲困難的重點不在於「膝蓋超不超過腳尖」、或是「屁股會不會眨眼」,這類的說法都是一種技巧性的評估。不是我們探討深蹲本質的目的~
也正因為有這些渴望與需求,所以當一個人在聽到深蹲這麼棒又傳說中好的動作時,實在很難不去蹲幾下。
可是深蹲它需要講究的是全身性結構良好的狀況下,方能執行一個好的深蹲,很多人不具備良好的柔軟度、活動度,在「肩關節、胸椎關節、薦椎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活動度不佳的情況下,直接拿起重量來蹲,其實很傷害!
因為人體腰椎負責承受上半身重量,在髖關節屈曲時,腰椎壓力是最高的!而深蹲兩腳站平一樣的位置,意味者當我們活動度關節(肩關節、胸椎關節、薦椎關節、髖關節、踝關節)無法展現足夠活動度,但我們又想要強迫"單一關節-髖關節"蹲得很深時,
我們就得犧牲身體的穩定度關節-腰椎,去解離它的穩定能力,產生活動角度,以配合我們要求的動作幅度: 「蹲的深一點~」
我們就得犧牲身體的穩定度關節-腰椎,去解離它的穩定能力,產生活動角度,以配合我們要求的動作幅度: 「蹲的深一點~」
所以腰椎椎間盤的壓迫力道自然很猛烈,完全傾往後側擠壓;
再者,膝蓋也是一個容易受傷的關節,因為腳踝限制不願意讓它往前推,所以膝蓋前端的髕骨需要受到股四頭肌(大腿前端肌肉)拉扯,以改變膝蓋所能彎曲角度,自然感變了膝關節髕骨所受力學,自然也是磨損居多。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都覺得我反對了「深蹲」吧?
事實上我也是一名深蹲愛好者,因為一開始文初我也說深蹲其實好處很多,所以才會讓許多人為它趨之若鶩,背書不斷,所以普遍認為好處遠高於壞處。
但是並不代表沒具備風險,
一件事風險一旦太高,即使後續回饋與收益再大,我們也不該去盲目追求,
一件事風險一旦太高,即使後續回饋與收益再大,我們也不該去盲目追求,
因為不安全,再有效的動作,也練不久,
練不久,又如何達標?那怎麼會算有效?(運動是三兩天的事?)
我支持深蹲!
但”反對” : 在沒有其他動作基礎下就進行深蹲,更反對:拿深蹲來做為動作學習的”基本款”。
深蹲,它是一個「雙邊閉鎖性動作」,在胸椎、髖關節無法產生好活動度之前,隨意地蹲,都是一件強壓身體結構的動作。
在你深蹲以前,除了學習正確的深蹲技巧,我想更重要的是,你該先優化你的身體活動度,才能建立好的穩定能力。
再後面,才能開始擁有「深蹲入門票」。
在你深蹲以前,你有一大堆的「前置作業」需要完成。
你也有很多替代動作不比深蹲效果差,甚至更好、風險更低的選擇。
深蹲是一個「高級動作」!!遠不如我們想的這麼低級、低階….
PS.礙於文常與閱讀方便性,下回我們再來談,有什麼比深蹲適合提早入門與建立拿到可以深蹲的入門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