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拿起一本很多年前買的書<<貝佐斯傳>>來閱讀,對於貝佐斯這個人也許你有點陌生,但是他的公司你肯定聽過Amazon也就是亞馬遜,世界知名網路商城。
與中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經常拿來比較,因為兩個人做的都是網路零售的生意。
對於馬雲的故事我已熟捻於心,因為多年前開始就有很多網路他的演講Video影片在Youtube上流傳,讓人不認識他也難。
他的連環機關砲般的口才與穩健如大樹的台風,使得他的演講特別吸睛,他的每一句話,都顯得格外鏗鏘有力、字字珠璣!
我想一定也有很多人聽過馬雲的演講,也曾經被他吸引。那好奇的是,常常被拿來比較的貝佐斯呢?為何沒什麼他的消息?
我著實好奇,所以1、2年前買了這本<<貝佐斯傳>>,想來好好拜讀另一個人的故事,我想知道這兩個人有什麼差異?
但書籍眾多,傳記類型的書出社會後實在引起不了我多大興趣,所以我雖然買了…但是卻是束之高閣,從未把它打開來看~~
這次因為在家閉關自習時間長,所以把它拿來閱讀了一下,一讀,便掉進了一個歷史的漩渦,看貝佐斯如何打造他的網路零售王國?
如何從一家網路書店起家,慢慢跨展成「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網路商店,甚至它的觸角更延伸到了其他產業:能源、金融、物流、餐飲…等等。
同時,我更加了解了網路世界的變化軌跡還有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網路世界的趨勢是全世界在1990年代以後就已經明白了,但是它會走得多快卻沒人說得準?
第一波網路創業浪潮約莫在1994年開始一直到2000年網路泡沫產生才終止,那時期誕生的企業有很多都是我們熟悉的名字,包含: 奇摩雅虎、阿里巴巴、新浪網、騰訊、百度、Google、Neflix等都是那時期的企業。
當然…更多的是早已倒掉或是被購併的。
而1994年也被稱作「網路時代元年」。
在6年裡,「網路」從不被看好的新媒體,瞬間變成人人追捧的寵兒,大筆的資金投往這個產業,那時不論你想創什麼業,幾乎只要跟「網路」尬上邊,你就不稠籌措不到資金,因為市場捧著大筆資金往這丟的大有人在。
當然不論賺不賺錢的下場與過度大量的公司設立,卻還未找出明確的市場營運模式,還有市場並未完全起色、消費者未養成之下,最終造成了我們知道的「網路泡沫」。
讀到這,不經令人反思「體適能產業」的發展。
是否也有類似的軌跡呢?而我們正處於哪裡呢?
在2000年以前,台灣有小型的瑜珈教室、運動會館、或是像是亞力山大、佳姿等台灣本土企業開設的健身房,那時比較多的健身房型態是以飯店式休閒會館經營居多,以地區性發展為主,像亞力山大、佳姿這種走向連鎖健身房的模式算是相當異數。
2000年以後,開始有了更多大型俱樂部進入,如世界健身(World gym)、加州(California)等進入,開始了各家健身房逐鹿的年代,大家開始進入連鎖模式,一家一家的開,亞力山大、伊士邦、佳姿、世界健身、加州、健身工廠等都是以連鎖與較大型模式在展店。
而後亞力山大與佳姿還有加州等先後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相繼退出台灣市場,台灣剩下了最晚進入市場的世界健身World gym、健身工廠,以及其他業者。
在市場尚未準備好之前,也許急著搶佔市占率並未必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教育市場」的代價是昂貴的。
而這幾年除了大型俱樂部不斷開設以外,各大中小不等的個人運動工作室似乎也如竹筍般冒了出來(雨後春筍),甚至不僅僅是台灣,放眼中國市場,似乎工作室的風潮都一起源於2014~2016年之間。那時~幾乎每個月都有好幾家工作室正在準備成立或是許多教練與好友已在醞釀籌備,就等著大幹一場。甚至,曾經有人大膽預言:「大型美式俱樂部的時代已經過去,標榜特色與品質的工作室會開始林立。」
幾年過去了,大型俱樂部依舊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甚至一年比一年瘋狂,俱樂部與工作室的紛爭,究竟會鹿死誰手,似乎也沒有一個答案。
更多的跡象指出,大型俱樂部與工作室好比脣齒相依的兩方,一方敗陣下來,另一方似乎也難以獨活。
台灣曾經經歷俱樂部倒閉的風波,在在衝擊國人對於預付會籍與課程的信心,當時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曾經有人很悲觀地說…「完了~這下又更難招生與經營了。」而後又有金融大海嘯,又更衝擊孱弱的體適能產業。
但是最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體適能產業不僅沒有滅亡,在2009年~2013年便已回春,甚至迎來更多新血加入這門產業,還有我們看到的「個人工作室」風潮~~
現在是2019年年初,工作室開始有人在收,有人在開,大型俱樂部依舊持續擴張,曾經有從事這行的人問我:「我們還有機會嗎?」
我思而不語….
我只想用歷史來看我們最面對的未來~
我們肯定會徬徨,我們肯定會迷惘~
如同你問當年這些入行的前輩與大佬們: 「你們不怕嗎?」
我想他們肯定會回答你:「怕阿~~但是還能怎麼樣?」
沒錯~「還能怎麼樣?」
小學時候,體育老師很愛讓我們打躲避球消磨課程時間,那時我不太懂怎麼玩,打不到人,也接不到球,早早就出局了。常常覺得很無趣~~
後來我明白了,也許你接不到球、打不到人,但是只要你還在「場內」你就可以繼續玩下去~~
所以我開始拼命練習「躲」~~我還是不會打球、丟球~但我先學習怎麼閃~~
因為如果你GG了、離場了,走到樹下去乘涼休息。
你就無法繼續玩下去~~
所以…我想誠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企業、前輩們,他們當年也必然曾經迷惘與害怕,但是他們選擇了「繼續待在場內玩下去」!
蜇伏著等待下一次進攻的機會,也曾經解決一些產業問題~
如同當年解決多數俱樂部無法解決的「會籍預收」問題的世界健身(World gym)(改為月繳與預付並行制)帶給了它存活下來的機會,現今它已成為了台灣的龍頭老大~~
而你,也可以嘗試去解決一些產業的問題。
「在別人的問題裡,看到你自己的機會」
馬雲曾說:「21世紀最偉大的商人,是能解決社會問題的人!」
在很多歷史軌跡看來,我想他說的一點也沒錯~~
除了體適能產業,放到其他產業也相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覺難過與悲傷,因為我們多麼想要成功,渴望改變,但是望眼過去,都是已經成熟的產業,到處被插滿了旗子,完全沒有我們的機會~~
如同當年馬雲與貝佐斯們一樣,面臨微軟、IBM、沃爾瑪等大型商業巨獸,他們也曾想高喊:「哎呀~都是比爾蓋茲惹的禍,好機會都讓他給占了,都沒有我們的機會了~」
但他們把握了自己能掌握的部分,而不是選擇「抱怨Complain」~~
好比19世紀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所寫的:
「這是一個最糟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現在這個時代肯定不是你的時代,但是你必須潛伏與努力奮進,因為這樣你才會真正迎來「你的時代」。
你眼前充滿了時代的巨人~~
但不要害怕,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得更遠~~」
共勉之~~
獻給各位在各行各業的朋友~~
奮鬥不止,生生不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