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當中差異呢?
犯了什麼錯?
⭐️腰椎常見錯誤處理:
較錯誤的方式便是第一時間便是想<大量放鬆腰椎,訓練腰椎彎曲負重>。
很多人一旦發先腰椎開始容易痠痛,或是跑去看醫生、照X光,然後被醫生評估為:腰椎長骨刺、椎間盤突出…,然後便會想安排大量的整骨、按摩、牽引…等等,但是可能很遺憾的是,這樣只會使腰椎更加的糟糕的….
為何?
因為我們說過其實腰椎是''被害的'',因為髖關節長期坐著缺乏活動,導致身體一旦要負重彎腰,就會使用腰椎去負擔,但是一個人如果會長時間坐著,活動力缺乏,那麼自然核心便會不穩與薄弱,所以對於要讓它承受那麼多外來重量,自然久了當然腰椎要傷害。
所以真正該被提供活動度的是腰椎嗎?它很緊,不舒服,需要放鬆?
不~應該先從兩件事做起: 活動骨盆,真正的動起來~包含走路、爬樓梯、游泳、登山,其實都可以做,越活動你的髖關節,你的腰椎就會更舒服、更放鬆。
而如果短期內想趕緊舒緩你的腰椎壓力,想放鬆,請不要放錯地方,放鬆髖關節吧~~!
放鬆它,腰椎壓力自然解除,因為沒有人再跟腰椎互相抗衡了,髖關節長期緊蹦的結果,也間接地導致了下背的緊繃與壓力,所以只要髖關節''活動度''提高了,下背就會得到真正的放鬆,所以你可以透過"增加身體活動量,讓髖關節活動度增加",也可以"透過放鬆伸展,先針對髖關節去放鬆,以提高活動度",這樣其實都可以解決你的下背問題。
第二個要改善的是你的胸椎活動度,透過身體抗旋轉、旋轉的動作設計,去訓練與伸展身體的旋轉角度。胸椎的旋轉活動度改善了,並適當做點反向伸展,會改變脊椎整體曲度,而整體脊椎的生物力學結構也會較為有利於它的承重壓力的分散,自然可以改變腰椎壓力與肌肉張力。
⭐️重點整理:
所以總結:增加髖關節活動度(主動式-去運動、被動式-放鬆按摩)就等於腰椎的初期治療!
那後期呢?其實當髖關節活動度恢復了之後,我們便要想辦法去增加腰椎的穩定與肌肉力量,好讓他可以支撐體重,穩定身體姿勢。所以第二步便是強化腰椎,那訓練方向應放在:''穩定長時間的收縮能力培養、對抗外力變化的能力''這樣的邏輯,決不要回到生活模式讓它「彎曲、伸直」做個不停,因為這樣並不能解決你的問題,這個跟原來你讓它傷害的原因不就是一樣的邏輯了?
要訓練身體能保護自己,進而影響生活習慣,改變生活行為,才能慢慢遠離傷害因子。所以如果希望可以慢慢強化它,先以完全靜態抗動的模式開始,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例如常見的:棒式、側棒式,或是Bridge的等長收縮也是可以的做法,都是靜態穩定訓練常見的方式。當身體軀幹可以維持30~45秒的靜態穩定之後,慢慢可以增加一些擾動因子:抬腳、抬手、靠在不穩定表面上做支撐…等等,甚至可以改變訓練動作,將身體抗動的能力,放入核心的挑戰當中,例如:俯身划船、伏地挺身等等。慢慢地轉化為生活習慣與能力,身體也可以嘗試正確的搬運物品的動作,將腰椎穩定訓練成為生活中會用到的行為,那麼便是成功解決腰痛的辦法。
但這條路並非順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也是可以參考的辦法:
⭐️訓練安排應有內容:
1. 動態/靜態熱身教學
2. 主動/被動式伸展教學
3. 徒手訓練動作
4. 重量肌力訓練(改善肌肉失衡)
5. 筋膜放鬆處理
6. 功能性訓練(整合式矯正運動)
以上這些可能是如果交由教練安排的話,會用到的元素與概念,當然順序會依照每位專業教練對你身體評估後的決定去進行專屬於你的訓練計劃。
而你自己訓練,也請把握訓練重點:讓腰椎抗動,讓胸椎、髖關節活動起來,這樣的方向去制定你的訓練計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