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1的文章

<運動訓練篇> : 什麼是鍛鍊翹臀的最佳動作?

你是否鍛鍊許久但是苦無成果 ? 你是否對於大家口中說的 : 健身改變她的一生,因為健身整個人煥然一新這樣的故事感到振奮 ?   但是自己也正在開始,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做起來總是沒什麼效果。 是不是自己沒有掌握一些可以快速成長的技巧與知識 ? 是不是別人在練的動作我不知道,因為我的練法不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是許多人心目中常有的疑惑,若沒有疑惑,也或多或少會有的徬徨心態,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 「動作效益」 這件事, 網路上常有一種爭辯 : 翹臀最佳的訓練動作是「臀推」還是「硬舉」 ?  這時候會有很多人拿個人親身經驗出來說嘴, 另一部分甚至有人引經據點的拿國外論文出來作比較 :  根據對照組指出, 「臀推」動作在肌電圖刺激的訊號上顯著於 … 。 這樣的比較,時常可見。 那事實呢 ? 是的 ! 他們說的是對的,就單一實驗結果來看, 確實那些結論並不難想見,因為在肌動學的概念裡, 只要設計越孤立的動作類型,就能對單一肌肉的刺激達到最大。 但是這樣的實驗缺少了其他因子的考慮 :    「 神經適應 以及大腦、腺體等 賀爾蒙 的刺激條件 」 。   不論 再好的動作,只要陷入了重複與生理適應後, 對於身體的刺激就會開始下滑, 也就是如果我們不變換動作、更換強度、重新排列動作組合、重視動作細節等, 那 「做一樣的事,是不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的」 。 另一部分,從肌肉生長的原則來說 : 「 機械張力、肌纖維破壞、賀爾蒙效益 」等3大因子來看, 孤立化高的動作, 對於前兩者,可能符合率高, 但對於賀爾蒙刺激就未必了。 為何? 因為賀爾蒙效益刺激來自於全身性損傷率高時, 以及從事全身性鍛鍊時才能有效啟動部分賀爾蒙的分泌, 例如在從事單腳的後腳抬高蹲時, 我們花費了很多的專注力在控制單腳的平衡, 除了足弓的穩定、髖關節的角度等, 還包含了對側核心的整合,均會耗費我們大量的體能, 所以執行後腳抬高蹲時,沒多少重量, 往往把我們累得氣喘吁吁, 而這個喘氣的過程, 就會引發 腎上腺素 、 正

<運動知識篇 : “三分靠練七分靠吃”,那我做168飲食法時,還要運動嗎? >

這幾年 低碳飲食 、 高蛋白飲食 、 生酮飲食 、 彩虹飲食 、 斷食飲食 , 分別先後引領了人們對於體重控制的飲食風潮, 而共同目的都是為了變得更瘦、更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影響執行成效的往往在執行的難度上, 例如要進行 生酮飲食 法, 就得先對面對到食物取得高熱量、高油脂的生活難度上, 是否可以買得到? 如果不行,那麼是否要自己準備,但要自己備餐, 對於已經沒有時間運動的人,還要花時間備餐, 豈不是更難了?   而「 斷食飲食法 」應運而生,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救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為 「 斷食飲食法 」 不講究飲食內容,而是「進食窗口」,也就是吃東西的時間。  經過研究顯示,人類除了攝取大量的油脂與低碳飲食會進入所謂的「酮體」狀態:使用酮體(油脂)而作為主要的身體燃料。 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身體也會進行能源轉換,在葡萄糖即將消耗殆盡之後, 使用 三酸甘油脂 作為新能量的機制就會出現。 因此,掌握進食時間攝取熱量, 在不能攝取食物的時間便乖乖不吃, 就能引發身體「 入酮 」的效應。 那斷食法這麼有效又方便,我還需要運動嗎?   首先,要先知道運動的好處並不僅僅是減肥這件事而已, 它所能帶來的身體好處包含:防止老化、肌少症、提高專注力、睡眠品質、減壓、賀爾蒙調節、身體排列調整等等, 所以不管你想不想變瘦,運動本身是必須嚴守的生活習慣。   第二,斷食法或是任何一種飲食法,只能讓你達到熱量赤字的目的,因而瘦身, 但是它不能改變的是在你慢慢變瘦的過程裡, 身體會意識到能量不足,體重變輕, 因此會開始限制你的身體機能, 讓你感到疲憊,減少活動量等, 也因此在你變瘦一些之後,就會進入「停滯期」, 體重開始不下滑了。 這時候,唯一能突破這個停滯期的方式,那就是你持續堅持的運動,運動會擴大熱量輸出,確保你身體的能量消耗沒有

<運動表現篇 : 我想增加巴柔的運動表現,應該怎麼做 ? >

如果街頭健身是 「 上肢動作 」 之王, 那麼巴柔便是 「 地板動作 」 之王了。 武術的起源來自戰爭的需求, 為了搶奪珍稀的資源,或爭奪立場, 人類自古以來已發動了不少戰爭,也發展出許多戰爭上的武器、體技。 而打鬥多數時刻我們都選擇了站著戰鬥, 不論有無拿武器,我們都會選擇站立狀態, 但殊不知,其實在真實的搏鬥過程裡, 我們躺著在地板的時間其實不短於站立狀態, 而展現的戰鬥力更勝於站立時的扭打力量。   時空拉回現在,我們已不再依靠戰爭進行資源鬥爭, 但我們依舊 「崇武尚體」 , 尊敬將身體開發至很極致的運動員 / 武術家, 而在 MMA 混合綜合格鬥中,巴西柔術的應用更是相當重要。 透過地板的關節固定與防禦, 大量的消耗對手體力,再找到空隙機會攻擊,贏得比賽。 由地板練上來的 MMA 選手, 往往表現的比由站著鍛鍊的選手表現優異。   這也使得,巴西柔術的學習,變得益發重要。                                                                  那麼若我們要增加巴西柔術的運動表現,該如何做呢 ?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巴西柔術需要大量的關節活動度, 在沒有很好的關節活動度情況下, 我們很難做出完整的鎖技,也很難破除鎖技, 我們應該去發展好的活動度。 而增進活動度最好的方式, 其實不是伸展與拉筋,而是重視每一個關節的活動特性, 並且真實地設計動作去使用它 ! 因為只有你一直使用這樣的角度, 才能確保關節的活動度得以保持,甚至增進。 伸展,只是事後的補強。 若能在確保活動度的情況下,持續對肌肉與神經進行鍛鍊, 才是更聰明的作法。 可以採用 「多關節、跨關節、單側」 的阻力設計方式, 因為在這種狀態下進行負重, 人體的各關節要採取好的活動與穩定協作,才能完成動作。 所以對四肢通往軀幹的核心刺激與整合,是最佳的策略。 舉例 :  不做一般的「坐姿肩推」, 而是改做「單手弓箭步肩推」,並外加軀幹扭轉的結合。 為何? 因為雙側的「坐姿肩推」,因坐在椅子上, 對於核心軀幹的刺激就下降了, 而雙側的肩推提高了穩定性, 但也限制了肩膀可以上舉的幅度; 而「單手弓箭步肩推」就不同了: 「肩推」加上「弓箭步」已是上半身與下半身的結合, 而單側的手一直到對側的腳尖, 這力的延伸橫跨了更遠的維度,並通過軀幹, 對於身體核心的抗側

<運動訓練篇 : 功能性訓練是在練什麼? >

你會做「功能性訓練」嗎    ?   「功能性訓練」一詞, 近幾年跟著 TRX 、壺鈴、戰繩等流行器材,一起成為了新潮名詞。 但是到底什麼是 「功能性訓練」 呢 ? 「功能性訓練」一詞,可追溯出到 1995~2000 年之間, 由現今具有權威性的肌力與體能教練 麥可 . 波羅依 所使用這個名詞, 那時他配合出版社的邀稿, 公開展現他訓練一般職業運動員的樣子, 而他的訓練相當獨樹一格, 因為他大量使用槓鈴、啞鈴、藥球、彈力帶、彈力球等工具。   要知道,當時可是健美訓練當道的年代, 各家機械器材製造商無不鼓吹健美訓練器材, 為肌肉鍛鍊帶來多好的     " 孤立訓練 "    效應, 那些未採用 「 機械式器材 」 訓練的訓練師、教練, 就像是 「 貧民訓練師 」 一樣 :   「   是買不起這些設備,才被迫採用那些工具的 」....。   但麥可 . 波羅依不是,他是真實地擁抱這些器具, 在鍛鍊他的運動員, 在當時,採取相同方式的,也有不少的擁戴者, 但終究還未成為主流。   直到 2004 年 TRX 問世,使用自身重量的訓練開始盛行, 隨著各式各樣工具的推出 : RIP 彈力棍、 VIPR 、戰繩、 Slide board 滑墊、沙鈴 等等琳瑯滿目出現在健身房裡, 大家開始聽到這些器材的品牌故事, 都會不約而同的提到這些器材對身體的好處、功能的提升。 為了讓身體產生更好的功能,所以我們要進行 「功能性訓練」 。   「 功能性訓練」 一詞的名氣,因此開始不脛而走。   那究竟 「 功能性訓練 」 是什麼呢 ? 我們引用一下麥可 . 波羅依的定義 :  功能性訓練 為:「 ⋯⋯ 一連串教導運動員如何在從事多種動作時控制自己體重的運動,教練以體重作為阻力,並嘗試運用對學員來說合理的姿勢」。   他在續作《 Advances in Functional Training 》接著提到:「 ⋯⋯ 『功能』 本質上就是 『目的』 ,因此,功能性訓練也可稱為目的性訓練。」 所以也就型塑了我們現在看到多數功能性訓練動作的特性 : 「 跨關節、多肌群、單側、對角、深下半身整合、自身體重、與生活 / 運動場表現結合 」 等目的訓練。 那 「 功能性訓練」 真正的價值,則是告訴提供了我們長久以來對於外觀 / 造型上的肌肥大訓練的反思, 著重於